不支持Flash
|
|
|
周迪:人均GDP居世界110位與國民承受力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1日 00:00 中國證券網-上海證券報
□周迪 “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中國雖然已是全球的一個經濟大國,但還不是一個經濟強國。”10月9日,國家統計局副局長徐一帆指出,2005年我國人均GDP為1703美元,僅相當于美國的1/25,日本的1/21和世界平均水平的1/4,全球排第110位。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獲得了持續快速的增長,但由于人數眾多,GDP一旦平均到每個人身上,就只能屈身于全球第110位。這一數據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人均GDP比GDP總量更能真實地 反映我國的經濟現狀,從而,使我們對一些問題作出更清醒的認識和判斷。 很長一個時期以來,有關部門喜歡以老百姓的承受能力作為資源價格改革的參照。以水價為例,近年來,我國水價一直在快速上漲,從1991年8月至2004年8月,北京市的水價經歷了9次調整,從原來的每噸0.12元上升到了2.8元,再加上污水處理費用,每噸水實際為3.7元,上漲了22.33倍(《北京晚報》2005年6月26日)。而根據發改委制定的資源價格“闖關”大計,在南水北調工程基本完成后的2007年,水價每噸將達7元。 有關部門之所以認為中國的水價過低,還在老百姓的承受范圍之內,是通過直接與國外水價對比得出的結論,比如,美國2004年城市供水價格平均為每立方米0.597美元,折合人民幣大約為每立方米4.8元。從絕對數值上比,我國的水價比美國低———差距已不是很大,但如果考慮到“我國人均GDP僅為1703美元,僅相當于美國的1/25”,我國的水價要遠遠高于美國,以北京為例,它的水價要高出美國19倍! 除了水價,像電價、燃氣價、醫療費用、學費、房價等等,都存在著這種問題。有關部門在對比的時候,往往只進行絕對數值的對比,而忽略了人均GDP這一重要因素。在橫向對比的時候,一旦考慮到人均GDP的因素,就能非常清晰地感受到我國居民的實際生活壓力,有關部門所得出的結論,也就不會再像過去那樣,經常背離公眾的感受。 而且,當有關部門在對經濟現狀進行評估的時候,如果考慮到我國人均GDP這一因素,也能對經濟過熱與否有著更為清醒的認識。比如房價,美國住宅多數集中在120至300平方米左右,平均面積約220平方米,折算成和中國一致的每平方米單價不足1100美元,約合人民幣8900元(《市場報》2005年9月5日)。而且,相當于年折舊率1.4%,中國住宅只有70年的居住權,而美國人納稅之后享有對住宅永久的所有權。 如果再考慮到“我國人均GDP僅為1703美元,僅相當于美國的1/25”這一因素,就能更清楚地看到我國目前房價所處的位置。歐美等發達國家的房價與收入之比為3—6倍,一般房價沖到戶均收入6倍左右的區域被經濟學家稱之為泡沫區,而我國這一比例已經達到甚至超過了10至20倍。這提醒決策層,房價的確已經到了非調控不可的地步。 因而,在出臺與民生攸關的相關決策時,有關部門和決策者應該將人均GDP這一因素考慮進去,去衡量公眾的真實生活成本和負擔,這樣,不僅能夠真正做到以人為本,使相關政策更加符合民意,也能促使和諧社會的早日到來。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