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外資購并政策難現拐點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0日 11:52 《產權市場》
盡管嚴控外資購并的輿情洶涌,但在對外開放的大背景下、外資憑借既有優勢,受影響程度將會非常有限。 文/本刊記者 路克利 在對外資購并是否已危及中國產業安全的爭議聲中,9月8日,由商務部、中央國資委、國稅總局、工商總局、中國證監會和外管局六部委聯合制定的《關于外國投資者購并境內企業的規定》(下稱“《規定》”)開始實施。雖然這一新規只是針對2003年外經貿部、國稅總局、工商總局以及外管局四部委發布的《外國投資者購并境內企業暫行規定》(下稱《暫行規定》)的一次修正,但此時“應運而生”自然頗受各方關注。 對于9月8日開始實施的《規定》,很多媒體認為是在限制外資購并。甚至有輿論認為,中央會從宏觀上加強對外資的限制。但是,《產權市場》記者在遍訪國家發改委外資司、商務部外資司及其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一些專家學者時,卻得到與此頗為不同的說法。 開放大局不變 事實上,在中國對外開放大格局不變的情勢下,外資購并的政策勢必不會發生根本性逆轉。近期有關方面密集釋放出來的政策信號,正為此佐證。這成為《規定》的基調。 8月21日至23日,中央外事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做重要講話。會議強調堅持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要堅定不移地實施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在更大范圍、更廣領域、更高層次上參與國際經濟技術合作和競爭,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充分運用經濟全球化和區域合作提供的各種有利條件,促進國家現代化建設。要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發展對外貿易和經濟技術合作,深化涉外經濟體制改革,轉變對外貿易增長方式,優化進出口商品結構,擴大服務貿易比例,提高利用外資質量,切實保護知識產權。 9月8日,第十屆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國際投資論壇”在廈門舉辦,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吳儀發表了題為“堅定不移地對外開放是中國既定的基本國策”的主旨演講。吳儀指出,對外開放是中國的基本國策。中國經濟實現持續快速發展得益于對外開放和積極有效利用外資。利用外資作為中國對外開放基本國策的重要內容,在促進我國經濟持續快速健康協調發展和加速中國開放型經濟的形成上功不可沒。吳儀表示,在新的歷史時期,中國將以更加積極的態度走向世界,充分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在擴大內需并充分發揮內需拉動經濟增長積極作用的同時,更加重視對外開放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適應經濟全球化趨勢的新發展和我國改革發展的新形勢,緊緊把握世界經濟結構新一輪調整的難得機遇期,把對外開放和吸收外資提高到一個新水平。吳儀強調:中國將更加注重優化外資結構,提高吸收外資的質量和水平;中國將更加重視改善投資環境,依法保護境內外投資者合法權益;中國將堅定地實施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加強與各國的經貿合作,實現與世界各國共同發展;中國將進一步加強與國際多邊和區域經濟組織的合作,繼續促進和推動貿易與投資便利化進程,共同營造有利于實現各國共同發展與繁榮的國際環境。 政策“曲徑通幽” 不僅如此,在一些政府官員看來,《規定》的一些條款,實質上將更有助于外資購并。 商務部條法司負責人接受《產權市場》記者采訪時表示,《規定》第四章允許“外國投資者以股權作為支付手段購并境內公司”,出現這一章本身就是中國外資購并法規的一大進步。換股購并在國際企業購并實踐中應用頗為普遍,在中國外資購并活動中也已經相當常見,但此前我國外資購并法規對這種形式的規定付諸闕如,導致這種形式進行的跨境投資無法可依。允許外國投資者通過股權交換購并境內公司,為外資購并國內企業拓寬了渠道和手段。這一章制訂實施后,換股購并方式在中國從此有法可依,已經在中國得到廣泛使用的離岸公司方式將逐漸從游離于監管之外被納入監管之中,其中涉及的資產流失、假外資等問題將逐步得到管理。 此外,第五章“反壟斷審查”也對外資采取了相當寬容和開放的態度。這一章規定,外資購并達到一定條件者必須進行反壟斷審查,但第54條又規定,“有下列情況之一的購并,購并一方當事人可以向商務部和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申請審查豁免:(1)可以改善市場公平競爭條件的;(2)重組虧損企業并保障就業的;(3)引進先進技術和管理人才并能提高企業國際競爭力的;(4)可以改善環境的! 《規定》加強了對重點行業、中國馳名商標、中華老字號外資購并的審查。但加強這方面的審查實質上便利了外資與重點行業、中國馳名商標、中華老字號的合作。《規定》指出:“外國投資者購并境內企業并取得實際控制權,涉及重點行業、存在影響或可能影響國家經濟安全因素或者導致擁有馳名商標或中華老字號的境內企業實際控制權轉移的,當事人應就此向商務部進行申報!睂ν赓Y并沒有苛刻限制。 從目前看,大家對外資購并都在觀望,估計短期內購并案會減少,但從長遠來看,購并還是會增加。購并是國際上通行的做法,很多國家的外商投資是以購并方式為主的,相比之下,我國還是以直接投資為主。因此,外資購并在我國還應該有大發展,還是會有大量的外資購并產生。 此外,《國務院關于加快振興裝備制造業若干意見》實際上也向外資敞開了產業準入的大門。該意見提出: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國有裝備制造企業的改良和不良資產的處置。有關專家指出,對民營企業來說“門檻太高,需要具備很高的資金實力”故難以涉足;“而且收益率低,回報周期長,民企也不會感興趣”。而外資則可在裝備制造領域發揮大作用。 國家發改委有關官員對《產權市場》記者表示,國家裝備制造業產業準入的大門對外資也是敞開的,歡迎外資進入。 “恐慌”的另一端 在國內有關輿論擔心外資購并消極影響的同時,外國輿論對他們的企業來中國投資也議論紛紛,反對之聲不絕于耳。 典型的例子發生在SEB收購蘇泊爾一案上。8月16日,歐洲最大的小家電企業SEB集團宣布,以每股18元人民幣的價格,斥資2.4億歐元收購中國浙江蘇泊爾炊具公司近61%的股份。該收購案在中法兩國均引起廣泛關注:中國業內人士擔心“蘇泊爾”這個中國知名品牌會流失,法國工會則指責SEB集團將生產和銷售重心外遷。 外國民眾和媒體的反應值得玩味。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