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內外企并稅正是減稅契機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08日 10:35 南方都市報
內外資企業所得稅合并議案日前已獲國務院原則通過,近期有望移交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如果順利的話,《企業所得稅法》有望在明年“兩會”上表決通過。目前,多數意見傾向于將法定稅率水平確定在24%-27%之間,對外資企業的過渡期設定在3-5年,并將稅收優惠轉向以產業優惠為主。 實際上,目前法律規定的外資企業所得稅法定稅率也為33%,與內資企業相同。但是,由于外企在各地的經濟技術開發區和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中都可以享受到稅收優惠,其名義稅率通常是15%-24%。當然,內資企業通常也不會繳納那么高的所得稅,有關部門曾經測算,綜合考慮稅收各種優惠后,內資企業實際所得稅稅負約為25%,而外資企業實際所得稅稅負僅12%左右。值得注意的是,國有大中型企業的稅負更是高達30%左右。 這樣的差距,實際上導致了一種逆向歧視:即內資企業在稅收待遇上反而遭到本地政府的歧視,外資企業倒享有某種超國民待遇。再加上土地等優惠政策,讓外資企業在中國獲得了較好的發展環境,中國也持續吸引大規模外商投資,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一大動力。 但是,政府區別對待內、外資企業,終究是不合理的。事實上,中國的整體稅制是高度扭曲的,以企業所得稅來看,大體上是按照企業性質安排不同稅率。國有企業在信貸、審批等方面享有某些特權,因而所得稅率較高。相對而言,外資企業在很多方面仍然被不公平對待,比如獲得國有銀行貸款比較困難,另外與健全市場經濟國家相比,國內的基礎性制度如法治、知識產權保護等也存在缺陷,因而稅收優惠可以算是一種補償。只有民營企業,處于自生自滅狀態,其稅收負擔雖然沒有國有企業沉重,但比外資企業重得多。相對于國企、外資,民企均天然地處于不利地位。 從健全經濟結構的角度來看,內外資企業所得稅確實應當盡快合并。但如何合并,卻需要仔細思量。目前透露出的方案是將法定稅率水平確定在24%-27%之間,也就是說,對內資企業有一點點降低,但高于企業目前的實際所得稅稅負;對外資企業則大幅度提高,比目前的實際稅負高出一倍。考慮外資企業的巨大經濟總量,合并的結果很可能不僅不會減少政府稅收,反而會大幅度增加稅收。 這樣的結果是否可取?目前,中國企業的宏觀稅負是比較高的,企業稅收負擔高于周邊國家。有權威人士曾測算,2000年企業的總體稅負約為GDP的27%左右(含各種稅費負擔)。這一比例是高于周邊國家的,比如CEPA和東盟的10+3。從世界范圍看,這個比例也達到了中等高收入國家的水平,而中國的經濟和人均收入離中等高收入國家還有很大差距。 因此,更為可取的企業所得稅合并辦法是漸進地、小幅度提高外資企業的企業所得稅稅率,同樣漸進但較大幅度地降低內資企業的企業所得稅稅率,從整體上實質性地降低企業的所得稅稅負。這樣才能做到藏富于民,藏富于企業,讓企業有更充裕的資金進行投資,或者從事民間慈善公益活動。今日中國面臨農業人口工業化、城市化的巨大壓力,需要鼓勵企業家創業,創造就業機會,而低稅率乃是鼓勵創業的重要措施。經濟學上的“拉弗曲線”也證明,政府可以因此得到更多稅收。 而且,由于內資企業無法承受目前的高所得稅稅率,逃稅、避稅相當普遍。假如能夠實質性地下調企業所得稅,當有助于企業培養誠實納稅的習慣。 因此,未來全國人大常委會在審議內外資企業所得稅合并方案時,似有必要認真考慮專家們所說的“低并”方案。目前內外資企業所得稅的結構扭曲,不是因為外資企業的所得稅太低了,而是因為內資企業的所得稅太高了。 另一方面,制定所得稅合并方案時也應當考慮,如何約束地方政府,使之不再不計成本地投入到稅收競爭中,隨意對企業——不管是外資企業還是其他企業——減免稅收。因為,對部分企業減免稅收乃是歧視性政策,必然會扭曲市場結構,誘導企業的機會主義,不利于市場公平競爭秩序之形成與維系。 專欄言論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