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羅奇:美國房地產泡沫崩盤是全球經濟的魔鬼嗎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04日 16:10 《資本市場》
美國房地產泡沫的崩盤:全球經濟的魔鬼? 作者:Stephen Roach 導語:美國的房地產投機泡沫正在破裂。這種轉變將通過多種途徑影響到美國經濟:建筑業下滑將使美國經濟增長率減少約1.5個百分點,而財富效應的逆轉會造成約0.5個百分點的影響。加之其他因素,房地產泡沫破裂將使美國經濟增長率降低2.0個百分點以上。而對于失衡的全球經濟而言,美國房地產泡沫的破裂將會造成很大影響。 5年半之前,美國股市泡沫破裂,隨后的6個月之內,美國經濟陷入小幅衰退,全球經濟很快步其后塵。而今,美國房市泡沫正在破裂,那么泡沫的破裂會再次導致美國經濟和全球經濟下滑嗎? 美房地產泡沫將破裂 所有的資產泡沫都是相似的,但資產本身各不相同。金融資產和有形住房資產雖然不同,但羅伯特·希勒(Robert Shiller)的《非理性繁榮》卻說明了兩種泡沫的共同點:泡沫是放大機制的產物,實體經濟和市場心理上的放大機制創造了一種不可持續的條件,價格上漲自身導致了價格的進一步上漲。 美國房市的起伏就是如此。2005年,美國房價升至27年來的新高,2006年1季度,全美又有53個都市區的房價漲幅超過了20%。美國的住房價格與需求相互促進,一路攀升,正是希勒所說的放大機制的典型表現。 投機泡沫持續的時間往往會超出市場預期,不過一旦破裂,力度也會超出市場的預期。目前,美國的住房需求直線下滑,而待售房存量則迅速膨脹。7月底,待售舊房和新房的數量分別同比上升40%和22%。這正是價格大跌前數量調整的典型表現,而價格大跌則是一切資產泡沫的最終結局。在待售房過剩、利率攀升的情況下,賣方報價與買方心理價位的差距將不斷擴大,最終,價格將下滑。 泡沫破裂, 美國經濟大幅減速 建筑業降溫是住房市場滑坡的最后一步。由于開發商購買土地的費用是沉沒成本,因此在住房周期中,建房熱潮通常會持續到待售房明顯過剩之時。當前美國就是這樣,到2006年年中,建房活動仍然保持著強勁態勢。然而,一旦這股最后的動力耗盡,建筑業將開始下滑。 從美國房市目前的空置規模來看,建筑業的下滑將是嚴重而又漫長的——跌幅至少會達到25%,并持續幾年時間。過去3年中,建筑業對美國實際GDP年均增長率的貢獻度為0.5個百分點,今后幾年內的貢獻度則可能會降至-1.0個百分點。換言之,僅此因素就會使美國的經濟增長率減少約1.5個百分點。 當然,房價泡沫破裂對美國經濟增長的影響不僅局限于建筑業層面,泡沫的財富效應也不應忽略。自1995年美國生成資產經濟以來,居民實際可支配收入的累計增長額僅占消費支出累計增長額的85%,二者間的缺口則由資產泡沫產生的財富效應來填補。首先是股票泡沫,而后是房地產泡沫。尤其是后者,其財富效應對于支撐近年來的消費需求起到了巨大作用。2004~2005年間,居民實際消費年均增長3.7%,而同期個人實際可支配收入年均僅增長2.4%。 與此同時,美國的房地產價值不斷膨脹,支撐了消費者從中提取購買力。據美聯儲估算,2006年上半年,以年率計算,居民提取的抵押資產價值超過了7000億美元,這足以有力地刺激消費需求。過去5年間,在房價不斷攀升的情況下,這種財富效應對于消費需求年增長率的貢獻度至少是0.5個百分點。然而,如果房價趨穩或下滑,住房財富效應對消費增長的貢獻度會迅速降為零,如果美國居民重新開始增加儲蓄,其貢獻度甚至會降為負值。 綜上所述,房市泡沫破裂可能會使美國GDP增長率下降2個百分點以上,其中建筑業收縮的影響為1.5個百分點,財富效應逆轉的影響為0.5個百分點。然而,泡沫破裂的總體影響恐怕不止于此。建筑業下滑會通過乘數效應影響相關行業的就業,從而使局面雪上加霜。當然,美國經濟過去3年間的年均增長率高達3.2%,即使降低2個百分點,也未必會陷入衰退,但這足以在金融市場上引發對于經濟衰退的憂慮。 經濟減速難以避免 要避免經濟增速的大幅下滑,我們自然會希望投資或凈出口等其他需求能夠及時接替資產驅動型消費對美國經濟的推動作用。然而,這種愿望并不現實。如果消費減速,那么需求預期的下滑往往會帶動企業投資隨之走弱,而且也會打擊美國貿易伙伴的出口前景,從而影響其經濟增長,而這反過來又會影響美國的出口。簡言之,在美國經濟過于依賴財富增值的情況下,資產泡沫破裂的影響必然非同小可。 對于失衡的全球經濟而言,美國房地產泡沫的破裂將會造成很大影響。2000年股市泡沫破裂之時,全球經常項目盈余與赤字之間的缺口不到世界GDP的4%。而今,在房市泡沫破裂之際,這個數字已經擴大到6%左右,而單單美國,就占全球經常項目總額的七成左右。由此可見,世界經濟何其依賴美國。因此,美國房地產泡沫破裂也將對其主要貿易伙伴和日趨一體化的全球經濟構成嚴重風險。 (本文作者為摩根士丹利首席經濟學家,題目為翻譯所加。)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