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不容忽視呼聲背后的民意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9日 10:11 深圳商報
該不該公開房屋成本?這似乎是一個技術層面的問題。在廣東省建設廳的否決回復中,“容易造成對企業商業秘密的侵犯和對公平競爭環境的影響”是最主要的理由。 建設廳的答復無疑符合市場原則,畢竟在“在市場經濟下”這個前提,決定價格的“是供求關系而不是成本”。但是我們必須要看到,在房價高企的當下,是否公開房屋成本已經不是一個單純的技術問題,我們不能忽視的是呼聲背后的焦灼民意。換言之,在尋求高房價抑制之道的民眾面前,使用單純的技術手段并非是最佳的應對之道。 普通百姓為什么要求公開房屋成本?動機其實很單純。對于絕大多數中國家庭而言,一套住房是眼下最大金額的財產,了解成本是很自然也很合理的要求。畢竟對于眼下動輒近萬一平米的商品房,普通人不僅希望能夠知道發展商從中可以獲取多少利潤,更加希望能夠通過公開成本這一舉措抑制上揚的房價。 住房是什么?既然我們承認“人人居其屋”,既然我們一直在彌補公共住房的短板,那么我們必須明確承認住房的公共產品屬性。居住權作為人們生活的基本權利,住房是具有公共產品屬性的特殊商品,那么獲得住房的成本必須是絕大多數社會成員能夠承擔的。當過高房價超過民眾承受的限度,并且威脅到普通民眾的居住權時,要求公開房屋成本的呼聲自然也就產生。這樣的呼聲,事實上已經蘊藏著極大的社會危機。 對于經濟問題,政府的適當干預并不違背市場原則。從去年到今年,國務院屢屢下文,要求調整住房供應結構,穩定住房價格,明確提出完善公共住房保障體系。這些都清楚地表明,政府已經在扭轉住房過度市場化的傾向,強化了住房的公共屬性。與此同時,不少地方政府也開始嘗試公開房屋成本。誠然,政府的清單并不能夠準確反映房地產市場的走勢,也難脫過度行政干預之嫌,但是在房地產市場信息公開制度并不完善的當下,這些清單無疑會給處于弱勢地位的普通百姓提供些許有益的參考。 去年8月,福州市物價局在全國率先公布了該市商品房的社會平均成本清單,這份被稱為“第一個用準確數據揭開房產內幕的范本”,引發了行內的震動。就在廣東省建設廳的回復公布的同時,江蘇省悄然出臺了首個“官方版”房價構成清單,涉及鹽城市自2004年以來開盤的97個樓盤。按照江蘇的設想,各市定期測算城市分地區、分建設項目的商品住宅社會平均成本,一般半年公布一次;房價上漲過快或成本變化過快的地區還可每季度公布一次,以“探索建立社會輿論監督、消費者參與、企業自律的商品住宅價格約束機制和暴利控制機制! 該不該公開的爭論仍在持續,但是背后的民意不容忽視。越來越多的民意論調都將矛頭指向了“腐敗”,直言房屋成本不是“不能見人”,而是“見不得人”,因為拿地、融資的“灰色投入”無法計在明賬上。傳言止于公開,公布一份清單不僅僅是回應民意,更是重樹形象。 作者 錢飛鳴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