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查詢:

哈繼銘:行政調控已結束 真正的宏觀調控將繼續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6日 02:37 第一財經日報

  中國已經結束了微觀調控(或者說行政調控),而真正意義上的宏觀調控(或者說以價格手段為基礎的調控手段)還將繼續

  哈繼銘

  在近期出臺的調控政策影響下,8月份中國經濟出現放緩跡象。國內經濟活動放緩,固定資產投資和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分別從7月份的27.4%和16.7%下降到8月份的21.5%和15.7%。貨幣和信貸指標也有所下降。社會關心的問題是,中國經濟今明兩年走勢如何,會否繼續過熱,會否出現“硬著陸”?政府是否還會繼續進行宏觀調控,如何調控?

  經濟增速依然

  對于第一個問題,我認為中國經濟雖有所放緩,但近期內不會出現大幅下調。首先,主要經濟指標雖有所下降但仍處于高位。2006年1~8月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增幅達 29.1%,高于2005年GDP增長10.2%時的水平。下半年中國經濟將比上半年有所放緩,但全年增速仍可達10.5%。增速的下降主要反映了全球經濟尤其是美國經濟的放緩。我們的分析顯示,在其他情況不變的前提下,美國經濟增速下降一個百分點,將使中國GDP增速降低相同的幅度。由于中國當前經濟增長速度高達兩位數,而市場預期2007年美國經濟放緩幅度為0.5~1個百分點,因此中國經濟增速仍將維持在10%的水平。

  從微觀調控到宏觀調控

  我對第二個問題的看法是,中國已經結束了微觀調控(或者說行政調控),而真正意義上的宏觀調控(或者說以價格手段為基礎的調控手段)還將繼續。在全球經濟處于回落階段,微觀調控的風險在增大,而宏觀調控顯得尤為重要。另外,即使投資增速回落,我國外貿順差在可預見的將來依然處于高位,因此,貨幣升值的壓力將長期存在。今后中國應當加快創造條件,充分發揮宏觀調控工具的作用,實現資本賬戶的充分開放,深化金融改革,同時進一步理順資源價格。

  為什么說微觀調控已經結束?首先必須談談什么是微觀調控。簡單地說,幾乎所有的行政性措施都屬于微觀調控的范疇。例如,勒令項目停工,派工作組去地方調查投資項目并作相應的處理,規定哪些項目可以上馬,哪些不可以上馬等。一般情況下,微觀決策應當由企業自行做出,政府應當制定適當的宏觀政策引導微觀主題做出與宏觀政策目標相一致的決定。微觀調控的一個最大弱點是,當地方政府的利益與中央政策不一致時,政策往往得不到落實和貫徹。相反,當有的地方政府過于積極落實政策時,政策往往會走樣,甚至矯枉過正。

  實際上,中國經濟受國際大環境的影響很大,中國出口占GDP的34%,世界上沒有一個大國達到過這么高的出口依存度。因此,在國際經濟環境較好時(如2004年),大刀闊斧的行政調控一時將經濟調下去,但很快就反彈了。2004年是近年來全球經濟增速最快的一年,達到5.3%。但如今全球經濟大氣候出現了變化。美國自2004年加息后,利率水平由2004年的40年最低點,兩年內一路上升了400~500個基點,與此同時,美國經濟增長的支柱——消費,卻由于

房地產價格增幅的大幅回落開始走軟。美國經濟從今年一季度增長5.6%突然下降到二季度的2.9%。在全球經濟下降時,行政措施的風險極大,因為這樣的調控一不小心就可能導致經濟失控。但是不調又不行,因為經濟確實還比較熱,而且內外部失衡現象嚴重。雖然政府實行了貨幣緊縮政策,但貿易順差仍給國內流動性帶來上升的壓力。主要貨幣指標僅略有放緩:廣義貨幣增速接近18%,仍然高于年初制定的目標2個百分點。今年前8個月新增貸款已超過了2.5萬億元的年度目標。按照當前信貸擴張的速度,到年底之前,新增貸款總額將超過3萬億元。如何進行下階段的調控?這時就顯出以經濟和價格手段為主的宏觀調控的重要性。

  發揮貨幣和財政政策作用

  什么是宏觀調控?簡單地說,宏觀調控就是發揮貨幣和財政政策的反周期作用。貨幣政策主要是利率政策和貨幣數量的變化。我國利率政策一直受到

匯率政策的制約,未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而貨幣數量與經濟活動的關系越來越不穩定,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我國經濟和金融改革降低了貨幣需求的穩定性,有時候也和實體經濟數據的不斷調整而又不是完全的調整有關。總之,中國需要建立一個獨立自主的、有效的貨幣政策。

  至于財政政策,盡管中央政府以及地方政策預算內財政近年來可以說是相當穩健,甚至是偏緊——財政赤字不斷下降,去年只有GDP的1%左右。如此小的財政赤字,許多經濟增速比我國慢的國家都做不到。而事實上,從廣義上講,我國財政政策的真實態勢被地方政府的預算外支出和隱形負債所掩蓋。我國近年來固定資產投資的高增速在很大程度上與地方政府的政績觀有關,在融資渠道上決不局限于預算內支出,地方政府賣地收入以及政府干預下的銀行貸款,凸現地方政府財政政策的擴張性。

  深化金融改革提高銀行體系穩健性

  筆者認為,控制地方政府投資沖動的有效手段是實現地方政府收入和融資手段的公開化,中央和地方政府財政關系的合理化。除了土地轉讓的招、拍、掛政策之外,應當盡快容許有條件的地方政府發債,置地方政府融資于公眾和市場的監督之下,全面改革稅收政策并建立有效的轉移支付制度使中央與地方政府的事權和財權相匹配。

  巨額外貿順差和

人民幣升值壓力,是中國政府未來面臨的巨大挑戰。我國將長期保持巨額外貿順差。

  第一,我國出口競爭力在不斷提升。我國目前的出口結構與高收入國家和地區接近,而無論是勞動力還是資金成本都比它們低,中國在全球出口市場上的份額將繼續提高。

  第二,中國區域發展極不平衡,落后地區的收入水平與全球低收入國家相諾,而且失業率很高。因此,中國不僅不會放棄低附加值出口產品的生產,而且其國際市場占有份額還將繼續擴大。

  第三,由于人口結構老化和社會保障體系的不健全,我國的儲蓄率在今后5年內還將繼續提高,而本輪經濟周期的投資高峰已過,因此,我國中期經常賬戶順差依然很大,人民幣升值壓力將長期存在。

  在強大的國際壓力下,市場對人民幣的升值壓力非常強烈。而升值壓力與我國資本賬戶不開放有關,資本流入容易流出難。

  為了降低資本賬戶開放的風險,必須進一步深化國內金融改革,尤其是銀行改革,提高銀行體系的穩健性。最后,資源價格的理順也將降低人民幣的升值壓力,因為我國巨大的外貿順差也反映了包括資源在內的許多生產要素價格的人為控制,低廉的要素價格增大了外貿順差,在一定程度上夸大了人民幣的升值壓力。

  (作者為中國國際金融公司首席經濟學家)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愛問(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