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
醫改新方案會不會又是空歡喜一場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0日 12:55 南方都市報
社論 今冬明春——《中國青年報》昨日的報道給了公眾一個醫改新方案出臺的時間表,報道援引權威渠道消息,醫改大方案今年底或明年初即可出臺。雖說這個時間表還很不確定且很有彈性,但是,畢竟給了國人一個可以翹首以待的時刻,即使將公眾憧憬的那一刻定在春暖花開的陽春三月,那也只有半年。于是,今冬明春,國人從現在起可以開始倒計時了。 在短短的6個月里,要拿出一個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醫改新方案,實屬不易。報道說,由11個有關部委組成的醫改小組目前比較青睞“英國模式”,如果這個說法屬實,就非常值得慶賀一番了。 什么是“英國模式”?簡而言之,就是由國家承擔公共衛生及全民基本醫療。該模式的特點可以概括為三點:第一,基本原則是無論病人的支付能力如何,都應能夠得到良好的醫療服務;第二,衛生部門的責任是建立完全的衛生服務,改善人民的身體及精神健康,預防、診斷和治療疾病,提供的服務實行免費;第三,全國的醫院都實行國有化,由衛生部門直接管理,建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負責婦幼保健、家庭看護、巡回醫療、防疫注射、病人運送、殘疾人服務和早產兒童照顧等等,由全科醫師提供基層醫療服務。 在了解“英國模式”的內涵和特點之后,公眾恐怕是又驚又喜、將信將疑——“喜”的是倘若真是如此,今后就無須再為健康問題擔驚受怕了;“驚”的是壓根兒沒想到,也沒敢想天下竟有這般大好事;“信”的是講了半天和諧社會和社會分配改革,總得有點表示吧;“疑”的是提供全民健康服務,那政府得花多少錢,國家財政負擔得起嗎?會不會又是空歡喜一場。 這種疑慮和擔心并非杞人憂天。前段就有專家論證說,全民醫保不符合中國當前國情,因為按現在的醫保支出算,平均每人每年得花銷1000元;13億人,那就是1.3萬億,就是去年國家財政收入的43%,如何負擔得起? 但是,如果仔細分析,這1000元當中有多少水分呢?首先,現在的藥價和其他醫療費用價格虛高,而且可以肯定,虛高幅度并非小數目;其次,目前的醫保支出對應,是一人參保若干家人看病吃藥,即便以最低平均兩人事實享用一份醫保來計算,也可再擠出10%的水分;再次,國內的一個普遍現象,是居民往往得了重病再參保,醫保又得多賠……但是,當人人享有醫療保障,情況就不同了——醫院除卻了營利動機,參保者免除了道德風險,家人也不用跟在后面揩油,這些虛高的水分完全可以減下來。不過,現在都是紙上談兵,得做社會實驗,先做出個榜樣來,就有說服力了。 在報道中,有專家提出“三重保障”的設想,即“基本醫療服務保障制度”+“社會醫療保險制度”+“商業醫療保險”,這就和純粹的“英國模式”有所不同了。純粹的“英國模式”下,無論大病小病全部囊括。但是從目前中國的國情看,以社會保險來承擔“大病”的風險,如有一部分人還嫌不夠,就再加上商業保險,可以分擔基本醫療服務的負擔。也許這樣做能使全民醫療服務更容易實現。但是,老百姓就又得再交一份錢。至于要交多少,現在廣州市番禺區和浙江省義烏市都在搞城鄉一體化的大病保險,可以作參考。番禺是每人每年交60元,出險時最高可享受20000元的大病保險金。義烏市則是每人每年交36元或240元,出險時最高可享受30000元或48000元的大病保險金。要是一個省統一實施,費用就有可能再往下降,或者是最高保額能夠再往上提。 顯見,土產的問題之下,主義也無法全然拿來,制度最終還需創新。中國的醫療保障制度肯定不可能是純粹的“英國模式”或“德國模式”或“美國模式”,而必定會是一種需要兼顧多方的“混合型”的模式。但不管怎樣,無論是哪一種模式,也不管是怎樣一種混合,新制度終究要考慮三點:可持續、求適度、行得通。否則難免事倍功半,空許了一個好前景。 原標題為:期待醫改新方案:可持續、求適度、行得通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