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匯查詢:

生活必需品價格上漲 中低收入者壓力增大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8日 06:53 中國青年報

  央行調查顯示,月收入5000元以上的家庭中認為“物價過高”的占 16.4%,而月收入 2000元以下的家庭中,這一比例達到45.5%

  本報記者 唐勇林

  “市場價格溫和上漲。”在7月18日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鄭京平這樣判斷上半年我國的價格形勢。

  然而在很多人眼中,過去的半年,似乎是在一片“漲”聲中度過的:

  由于國際油價連創新高,居高不下,從5月20日起,北京市出租車每公里價格從1.6元調至2.0元,上海、沈陽、大連等地的出租車運營價格也先后調高;

  6月28日,國家發改委下發文件,全國企業用電每度上調2.494分錢,上海、江西、重慶等地區居民用電也將上調;

  8月22日,建設部副部長仇保興透露,今年年底全國所有城鎮都將開征污水處理費,原則上每噸污水收費0.8元。而仇部長“過程將是漫長的,不是一跳就可以完成的”的說法,則是在明白無誤地告訴大家,水價還將繼續上漲;

  就在前幾天,新華社的報道稱,中國工業土地價格預計將提高四至六成。雖然這次政策調整從理論上講對

房地產地價的影響不大,但專家指出,在實際中還是會帶動房地產價格的上漲。

  與此同時,老百姓的菜籃子也在不斷上漲。在一些地方,青菜被賣到兩三元一斤。

  ……

  對于價格上漲,人們反應強烈。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與騰訊網新聞中心近日聯合開展的一項調查(2882人參與)顯示,53.3%的人表示目前生活用品的價格“偏高,但仍可承受”,39.7%的人則表示已經難以承受。

  央行9月13日公布的調查也顯示,今年以來,認為“物價過高”的人所占比例不斷攀升,而物價滿意指數則是跌至2005年以來的谷底,達-14%。

  對價格的未來走向,人們也多持悲觀態度。本報調查顯示,86.7%的人預計,在接下來的第四季度,價格肯定還會上漲。

  為什么在上半年GDP增長10.9%的情況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僅僅1.3%的漲幅,會讓人們反應如此強烈?其原因可能在于,上漲的都是人們生活的必需品。

  以今年8月為例,當月居民消費價格總體僅上漲了1.3%,但是具體到品種可以發現,居住類水、電、燃料上漲了5.6%,糧食價格、醫療保健服務均上漲了3.1%。這些生活必需品價格的上漲幅度,是總體價格指數上漲幅度的2~4倍。

  國家發改委價格監測中心徐連仲近日撰文指出,今年上半年,價格總水平漲幅雖較前兩年繼續減小,但鮮菜、鮮果、燃料、居住價格分別上漲17.2%、32.2%、14.3%、4.7%。在前兩年大幅度上漲的糧食、主要副食品、燃料價格仍保持高位運行的情況下,新增加的居民生活所必需的服務價格以及鮮菜、鮮果價格的大幅度上漲,進一步加劇了居民生活必需品的支出負擔。

  與此同時,

房價上漲、教育支出上漲并不能很好地在消費價格指數中得以體現。另外一項不能得到準確反映的是醫療。統計數據反映出的藥品價格是下降的,因為政府一直在降低藥品定價。但日前有媒體報道稱,80%的降價藥已經在市場上銷聲匿跡。

  食品、服裝、交通費、電訊費、醫療藥品費、教育費、水電氣費、房租、物業費等生活必需品支出,常被稱為“剛性支出”,是家庭維持生計起碼的消費。這些支出項目價格上的上漲,即便是看起來幅度不大的上漲,對低收入者也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因為他們支出的大部分甚至絕大部分都用于此。

  央行的調查就顯示,月收入5000元以上的家庭中認為“物價過高”的占16.4%,而月收入2000元以下的家庭中,這一比例達到45.5%。

  可以看出,在價格上漲幅度較大的生活必需品中,多數是被企業壟斷經營、由政府控制或指導價格。

  據報道,從1991年8月至2004年8月,北京市的自來水價格經歷了9次調整。

  就在這幾年,“和國外相比,國內的汽油還是比較便宜的”、“和國外相比,國內的

銀行收費還是很便宜的”一類的說法不絕于耳。調查中,有網友留言,“怎么沒人說‘和國外相比,我們的工資是很低的’呢。”

  調查也顯示,對于一些企業、官員“與國外價格水平相比,我們的價格還偏低”的說法,97.3%的人并不認同。大多數人都覺得,價格水平是高還是低,應該看在此項目上的支出占人均總收入的比例,而并非一味與國際水平橫向比較。

  “公共政策應該是謀求社會福利水平的提高,而不應該是價格的提高——從國內最高到向全球最高‘看齊’,向百姓的承受極限發起挑戰。”有人這樣評論。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愛問(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