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
發改委表態醫改進程的意義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5日 03:13 第一財經日報
邢少文/文 9月4日,國家發改委對外發布《醫藥行業“十一五”發展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盡管在長達30頁的《指導意見》里,關于醫療體制改革的表述只有寥寥數語,但仍被媒體拎出了“五年內解決‘以藥養醫’,2010年實現全民醫保”這樣的標題來。 先不論“五年內解決‘以藥養醫’,2010年實現全民醫保”的可行性到底有多大,能給民眾帶來多大的期望。單從發改委此番表述醫改進程,卻讓人看見了另一種希望。 這是因為,在過往關于醫改的討論和舉措中,除了針對制藥工業一輪又一輪的降價令出臺后,再補上一些“這也是治標不治本”的安慰詞之外,發改委在醫療體制改革方面的表態是極為鮮見的。當然,這一次的表態也不排除是在論及如何利用價格杠桿宏觀調控藥品購銷時的一個延伸解讀。 在過去的一年多時間里,醫改討論狂潮的掀起,是源于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社會發展研究部副部長葛延風的一份關于“醫改基本上不成功”的報告,報告出臺之后,有相當一部分人把它當成是專家的意見,而不愿等同于是國務院或者發改委的一種官方表態,甚至衛生部門也有著這樣那樣的相左意見。 在接下來的討論中,我們也多次聽見衛生部有關領導關于“醫改不是衛生部一家的事情”的論調。誠如衛生部有關領導的說法,這是一項涉及到衛生部、財政部、發改委、勞保部、藥監局等部門的大工程。 比如針對醫院趨利化、醫藥購銷黑洞的問題,在現實中,則變成衛生部門把其歸罪于財政撥款不到位;一藥品多名、醫藥代表送回扣是制藥和藥監局的錯;藥價虛高是發改委不了解成本空間,給藥企留了高利潤;制藥和藥監怪醫院壟斷地位太強,價格談判不平衡;醫保部門則認為約束力差是因為醫院財政撥款不到位,一勒緊的話和醫院、衛生部門矛盾加大。諸如此類。 醫療衛生行業的規劃與發展毫無疑問是衛生部承擔的主要職責,但當醫改走入深水區,出現復雜局面之時,推動醫改方向的轉型或者深化,卻顯然并非衛生部一己之力所能實現。 當改革進入深水區,必然需要一種協調機制的建立,以協調各部門之間的利益,并互相監督和約束,使改革得以順暢、深入地開展。而在原國家體改委撤銷之后,能起到協調改革作用的,似乎更多需要依靠的是國務院和發改委。 然而,偏偏我們都把醫改走入困境,如何走如何做的目光都聚焦到了衛生部的身上。 而發改委在此之前的醫改動作中,僅擔任了價格管制,制藥工業發展與規劃的職能。缺乏整體的配套措施,最后使得降價令落空,治標不治本。 在整個協調機制之中,誰更應該是醫改的主導部門? 欣喜的是,我們正看到這種協調機制的建立,去年年底,國務院成立了由發改委和衛生部組成的醫改小組,對醫藥市場的改革也由多部委聯手,如今年5月八部委下發的《關于進一步整頓藥品和醫療服務市場價格秩序的意見的通知》。 此番由發改委制定的《指導意見》,也體現了發改委發揮綜合協調作用的一種進步。 當然,這種協調還需要更加深化。比如,關于醫藥分離和全民醫保,不同于發改委表態的“2010年實現所有居民全部享有基本醫療保障”。 去年5月,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醫療保險司副司長熊先軍的說法是:“到2010年,我國所有城鎮居民將全部享有基本醫療保障。”而在衛生部部長高強闡述的“‘十一五’醫療衛生體制改革主要任務”中,并未出現關于醫藥分離和全民醫保的時間表。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