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匯查詢:

助學貸款應該易借易還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4日 11:36 21世紀經濟報道

  特約評論員 陳永杰

  每年這個時候大學貧困生的新聞都會引起廣泛的社會關注。很多大學的錄取通知書都會提醒新生,有經濟困難可以申請助學貸款。教育部的官員也在媒體上大力宣傳助學貸款,央行在8月30日還專門發布有關通知要求各地妥善安排。

  但是,為何還是有眾多大學生無法如愿獲得助學貸款?首先要研究的是助學貸款有多難借。全國學生資助管理中心主任崔邦焱上個月說,截至目前全國申請貸款累計總人數395.2萬人,銀行審批人數240.5萬人,約有四成申請者無法獲得任何貸款。在上個月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的調查報告中也有類似的發現,在全國405萬貧困大學生中有178萬未取得助學貸款,比例是44%。

  政府大力推動之下仍有四成多申請者沒有獲得

助學貸款,這有多方面的原因,最主要的是商業銀行缺乏放貸的誘因。盡管助學貸款制度有國家財政貼息支持,帶有半公共性質,但對申請進行審批卻基本上由各大銀行獨立進行。在商言商,銀行貸款出去,當然要考慮該借貸人的還款能力,對學生“就業前景”的評估便成為重要的考慮因素。

  筆者所從事的政策研究發現,在助學貸款的實際操作中,銀行傾向于貸款予名牌大學熱門專業的學生,而冷淡對待來自一般大學,尤其是大專院校和冷門專業的學生。原因不言自明,就還貸能力而言前者強后者弱,借給后者風險相對大。然而相關實證研究指出,很多時候,名牌大學熱門專業的學生多數來自富裕家庭,而大專院校和冷門專業的學生卻有相當高比例來自農村困難戶和城鎮低保戶。被忽視了的后者才是助學貸款真正要幫助的對象。雖說這種分布不是絕對的,但是卻不能不引起重視。這一現象之產生,是因為助學貸款以社會公平為目標,但其實施卻通過以商業利潤為目標的銀行進行。學生和銀行都沒有錯,問題出在制度設計之上。從經濟學的角度看,這是典型的“資本市場失靈”。

  助學貸款不好借,更不好還。助學貸款制度要求畢業生在工作后四年內還清貸款,無疑忽視了不同行業懸殊的收入水平。近幾年來畢業生的工資水平一再下跌。假設一個貧困生本科四年每年借五千元,畢業時欠債兩萬,這意味著工作后平均每年要還五千。但這些貧困生畢業后的月薪可能比較難以承擔,扣除房租、伙食和交通外,可能還得供養下崗、有病的父母和組織家庭,年均要還五千顯然苛刻。

  銀行追收貸款也有成本過高的問題。中青報9月9日報道,68名上海畢業生因未按時還款而被上海農行告上法庭。中新社8月16日報道,

浙江大學的四名畢業生借貸逾期不還且不知去向,被杭州中行告上了法庭。值得注意的是,這些鬧上法庭的個案,平均涉及金額都不過幾千到一萬元左右,而整個訴訟程序的花費卻是個未知數。在戶籍管理不斷放寬的今天,畢業生能跨州過省工作,該制度要求銀行承擔討回貸款的責任并不實際。有論者據此責備大學生缺乏信用意識,但可能主要原因在于制度本身存在漏洞。

  助學貸款“難借”是因為“資本市場失靈”,“難還”是因為還款期限沒有考慮貸款者的收入水平和缺乏一個經濟上有效率的追收貸款制度。對此,或許中國可以參考英國和

澳大利亞的例子,英澳兩國的學生貸款制度由公營的學生貸款公司負責發貸,學生的需要是唯一的審核標準,而并非其還款能力。英澳兩國還通過稅局以附加稅率的形式追收貸款,收入過低者可暫免還款,收入達標者則無法逃避。顯然,要進一步完善現有的助學貸款制度,英澳兩國的例子值得我們借鑒,使其真正做到易借易還,促進教育公平。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愛問(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