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
曹林:面對審計報告僅僅讓公眾知情遠遠不夠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3日 18:26 金羊網-羊城晚報
□曹林 僅僅有被動知情權,而無監督權、聽證權、投票權等實質性公民權利的支撐,知道得越多反而越痛苦,就像癌癥病人的“病情知情權”一樣 這是一張讓納稅人瞠目結舌無比郁悶的審計清單,42家被審計的國家部委和單位在去年的財政預算執行上普遍存在問題:動輒喊“國家要加大衛生投入”的衛生部閑置財政專項款6.12億元,整天嚷著整治亂收費的教育部應繳未繳四、六級考試費達4771萬元,整天把“為國爭光”掛在嘴上的國家體育總局擅用彩票資金2787萬元炒股,北京鐵路局違規動用1.64億元修建別墅式酒店———屢犯屢審,屢審屢犯,除了這些年年上榜的“慣犯”外,此次又多了新華社、社科院、三峽辦這些新單位。(據昨天本報報道) 記得上個月李金華“審計不點名”的制度嘗試曾遭到激烈反對,被批評是對問題單位的妥協和公眾知情權的打折,此次審計署如此毫無保留地公布審計信息和毫無顧忌地點名,公眾的納稅人權利感和知情滿足感一定非常強烈了?可從社會反應和網民跟帖看,公眾似乎非常冷淡,既少見對審計署的贊揚,也少見對問題單位憤怒的炮轟。這樣的消極情緒隨處可見:屢犯屢審,知道了又能怎么樣,還不如不知道;曝光了又能怎么樣,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是“幾進宮”了?———公眾對審計報告已經產生了一種“知情疲勞”。 知情權永遠是一種“知道得越多越能得到滿足”的公民權利,知情永遠是多多益善的,可我們的百姓對審計報告為什么會產生“知情疲勞”呢?我想問題出在知情的被動和知情的單薄上。 先看知情的被動。東西喂著吃是很難覺著香的,只有搶著吃才會調動起興奮,因為喂是被動而搶是主動。同樣,知情也是如此,如果一種知情權是別人送給我們的,這種知情很容易讓人疲勞,而如果知情是人主動獲知的,這種知情就會讓人保持恒久的興奮感和滿足感。審計知情權就是一種人們被動獲知的信息,鐵路局建別墅酒店啊,體育總局擅用資金炒股啊,42個國家部委和單位違規信息中沒有一條信息是公民社會依靠自身的力量———媒體調查、人大代表監督、公民舉報等手段主動獲知的,而是靠審計署這個國家部門給予的。 如果“體育總局擅用資金炒股”是媒體曝光或人大代表揭露,公眾對這種知情會非常興奮,因為媒體和人大代表是公眾的“自己人”,公眾會在這種主動知情中獲得一種權利主體感。審計署一下子公開這么多部委違規信息,遠沒有媒體曝光一個信息讓公眾產生的知情滿足感大。因為是被動知情,公眾也有理由懷疑審計報告背后還藏著更多的違規信息沒有發布。 再看知情的單薄,也就是公眾所說的“知道了又能怎么樣”的疑問。一種知情要成為有價值的知情,必須要有對知道的情況進行影響的配置權利,也即:不僅要知道事實,還必須能影響到現實。如果明知其違規而不能“用手投不信任票”對其進行影響,那么這種單薄的知情還有什么意思,公眾的“審計知情疲勞”也正在于此。相信很多人面對這份審計清單時都會有一種無力感:就是沒有審計清單,憑著對潛規則的了解也能大體了解公共財政的使用現狀,但知道了又如何呢?僅僅有被動知情權,而無監督權、聽證權、投票權等實質性公民權利的支撐,知道得越多反而越痛苦,就像癌癥病人的“病情知情權”一樣。 相比于以前的不知情,如今的財政使用知情是一種巨大的進步,但要想讓公眾對知情產生權利滿足感,必須賦予他們主動的知情權,必須讓他們“既能知道,又可影響”。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