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匯查詢:

郵政改革的關鍵是去行政化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1日 00:45 中國經濟周刊

  《中國經濟周刊》評論員

  天津、浙江、山東、四川和陜西5個省、市郵政管理局已于日前正式成立,中國郵政由此邁出了政企分開的關鍵一步。

  這是一次倒逼下的改革。數據顯示,自1998年郵電分營起,郵政系統始終陷于虧損窘境難以自拔,其虧損額曾一度列全國各行業之首,因此,國家被迫自1999年起逐年向郵政補貼80億元、50億元、30億元、10億元。

  分析郵政系統虧損的原因,國家郵政局一份調查報告稱,中國郵政每年承擔的普遍服務虧損額達41.7億元。其中,以農村為主的普遍服務網點虧損達27.67億元,政策性業務虧損達14.03億元。

  但這只是問題的一方面。事實上,

中國郵政系統不但在專營領域虧損嚴重,在非專營領域的多種經營上同樣缺乏競爭力。2003年,國家郵政局把物流、報刊發行、集郵等業務打包在一起,成立了中郵物流有限責任公司,希望能在傳統業務逐步萎縮的情況下找到新的增長點。然而經過兩年發展,中郵物流并沒有成為郵政盈利的火車頭。

  即使是作為“創收大戶”的

郵政儲蓄,也已走到變革的關口。從金融機構風險監控與規范發展的角度看,由于郵政儲匯局只是國家郵政局的內設職能部門,無法按現代金融企業制度和商業銀行運行管理要求,建立健全獨立的法人治理結構、內部控制和風險防范機制,致使近年來郵政金融風險不斷積聚,一些郵儲機構違規經營,已到了非嚴格規范不可的地步。

  但是,壟斷行業、壟斷企業的改革總是一個棘手的任務:從深化市場化改革和提高消費者福利角度看,應該放松管制、打破壟斷;但是從國有企業的生存和國家財政收入的角度看,國家又不能放松管制、打破壟斷。尤其是對郵政系統來說,因為必須完成普遍服務之義務,“以肥養瘦”的思路始終存在著,這其實也是該部門改革甚至落后于能源、電信、公路、金融等行業的原因。

  經過多年摸索,

郵政改革終于進入實質操作階段。按照已經確定的規劃,其主要內容可以概括為“一分開,兩改革,四完善”:實行政企分開,重組郵政監管機構,組建中國郵政集團公司;改革郵政主業,改革郵政儲蓄;完善普遍服務機制、特殊服務機制、安全保障機制和價格形成機制。

  在大方向正確的前提下,改革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配套措施能否及時有效地跟進和展開。根據以往一些不甚成功的教訓來看,政府管制和壟斷的慣性非常強大,在很多原先官商一體的行業,即使成功走出了政企分離的第一步,但其去行政化過程仍然漫長而曲折。

  就實際情況而言,在中國這個轉軌中的國家,最為嚴重的反競爭行為似乎不是來自企業本身,而是來自政府部門的政策,或政府部門與國有企業之間的“合謀”。某些政府部門往往以行業規范或市場秩序為名,通過法令、政策、行政等手段繼續維護“下屬”企業之特權。譬如說,對不同企業之間實行歧視性對待、出面幫助企業進行卡特爾式定價、對公共資源實行事實上的壟斷,等等。

  這一問題在郵政改革中可能顯現得更為突出,因為雖經大幅減虧,但中國郵政在準市場化條件下的盈利能力仍然很難令人樂觀。我們認為,這其實也是改革漸入深水區后,“以更大決心加快推進改革”所面臨的又一重大考驗。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愛問(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