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
如何改變城鄉金融發展的不平衡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7日 15:23 光明網-光明日報
本報記者 溫源 近年來,隨著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的推進,中國銀行業的面貌發生了根本變化。一方面,大銀行已從主要解決不良資產問題轉為主要解決法人治理和提高內控水平問題;另一方面,銀行機構發展不平衡、地區發展不平衡,以及城鄉發展不平衡的問題成為制約銀行業發展的主要因素。其中,城鄉金融改革發展不平衡的矛盾近幾年表現的尤為緊迫。 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進程是農村先于城市,而金融體制的改革卻是城市先于農村,城市金融改革啟動相對較早,力度相對較大,步子相對較快。目前,主要商業銀行已經完成了財務重組、股份制改造和海內外上市,正在推進公司治理改革。相對于城市金融,農村金融基本還是按照行政區劃設置機構,業務單一,管理粗放,風險突出,改革滯后,基本上落后10年左右,有的地區甚至更長。 據統計,2005年末,縣以下銀行業金融機構存貸比為56.3%,比全國低12.72%;農村地區人均貸款余額不足5000元,城市人均貸款余額超過50000元,差額10倍多;縣以下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年均增長率為9.72%,與全國水平相差5.94%。全國銀行業機構網點平均每萬人1.34個;而農村銀行網點每萬人僅為0.36個。 不僅如此,城市金融創新較快,業務品種相對豐富,銀行卡,電子銀行,代客理財,衍生產品,資產證券化等新的金融產品層出不窮,基本能夠滿足城市居民的需求。而目前農村金融只能提供基本的存、貸、匯“老三樣”服務,農村金融創新能力不足,業務品種缺乏,服務方式單一,結算手段落后,難以滿足多元化的金融服務需求。 諸多問題也加大了農村金融的風險。一是農村金融機構的資產質量普遍不高,不良貸款率整體比城市金融機構高20%以上。二是農村金融機構的資本充足率嚴重不足,基本都是負數。三是農村金融機構的操作風險嚴重,金融機構案件數量普遍高于城市,僅農村合作金融機構案件數量就占整個銀行業的一半以上。 如何適應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要求,盡快改變城鄉金融發展不平衡的現狀?銀監會副主席唐雙寧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中國的農村市場,是尚在沉睡的即將醒來的大有潛力的市場;農村金融也應責無旁貸地支持農業與農村建設。他提出,在農村設有銀行業機構網點的,應將吸收的農村地區存款的一定比例用于農村;國家要運用政策引導商業性金融支持服務“三農”,包括農業銀行支持農村中競爭性強的企業的建設和發展,關注和支持農產品產業帶、主導產業生產基地、農產品專業市場建設的有效需求,提高對重點龍頭企業的綜合服務水平。 按一貫的原則,在商業性金融能夠發揮作用的地方,政策性金融要退出;在商業性金融不能發揮作用的地方,政策性金融要進入。唐雙寧說,在支持農村金融方面政策性銀行要調整職能定位,拓寬業務范圍,在“風險可控、保本微利”的前提下,逐步將信貸投向轉到農村投資規模大、周期長、見效慢的項目,發揮政策性資金的引導作用。他建議,農業發展銀行要以進一步拓展業務領域和資金來源,增加對貧困縣的信貸投放;國家開發銀行可加大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業資源開發項目的支持力度。進出口銀行要積極運用出口信用手段,支持農業企業“走出去”,開拓國際市場。 建設新農村,迫切需要加大對農村的資金投入。目前,在農村資金投入方面面臨的突出矛盾是,農村有需求但力量不足,財政有意愿但財力不足,銀行有資金但手段不足。據初步測算,到2020年,新農村建設需要新增資金15萬億元至20萬億元。目前,一方面農村資金缺口巨大,另一方面,資金的趨利性又導致農村資金不斷外流,進一步擴大了“缺口”。同時,銀行資金的使用是以償還為前提的,而農村基本建設和公共服務領域的資金投入一般難以償還,或者償還周期較長,風險較大,銀行資金難以成為新農村建設的直接資金來源。唐雙寧提出,可以考慮通過發行支農特別國債或特別政策性金融債的方式解決這一矛盾,由財政或政策性銀行向商業銀行發行,由政策性銀行發放,由農村信用社代理,按商業原則運作,將籌集的資金運用到農村,增加“三農”投入,解決新農村建設資金投入不足問題。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