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匯查詢:

歐陽覓劍:中國如何走出過剩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5日 13:21 21世紀經濟報道

  本報評論員 歐陽覓劍

  在經歷了這幾年的宏觀調控之后,目前信貸持續擴張,固定資產投資繼續高速增長,房價仍然居高不下。于是有言論認為,前一個階段的宏觀調控偏重于市場手段,事實證明,這樣做的效果不是特別明顯,那么,下一階段的宏觀調控應該更多地發揮行政手段的獨特作用。

  究竟是不是如此?我們需要先對這兩種調控手段進行區分,然后才能深入探討它們的效果。

  市場手段是政府通過市場交易的方式對經濟運行施加影響,具體而言,政府購買或者銷售產品和服務,使供給量或需求量發生變化,改變產品和服務的稀缺程度,從而改變市場價格,影響市場主體的行為,比如發行央行票據,減少貨幣的供給,從而提高或降低貨幣的價格(利率);建造經濟適用房或廉租房,增加居住服務的供給,從而降低居住服務的價格(房價或房租)。而行政手段則是政府利用權力,通過指令的方式,鼓勵或限制市場主體的行為。兩種手段的區別在于政府是否直接“出錢”,市場手段需要政府向市場主體進行直接和即時的貨幣支付;而行政手段是強制性的,政府不進行直接或即時的貨幣支付,但有可能在事后或通過其他方式向市場主體進行補貼。

  政府對經濟的調控,會影響到市場主體的利益,這就需要對他們進行補償,否則他們不會改變自己的行為。當然,政府部門可以通過打擊違規的方式強制他們遵守規定,但追求利益的市場主體會進行規避,使政府部門的打擊效力下降。比如,中央政府可以對地方的重大投資項目進行清查,地方則可以在中央檢查過后繼續擴大投資。政府部門可以繼續加大打擊力度,但執行成本會很高。因此,有效的調控應是對利益的適當引導和補償。

  在計劃經濟的情況下,利益補償不需要通過直接的貨幣支付,因為那時是短缺經濟,需求和供給都比較短缺。短缺造成了兩個后果,一是利益主體單一,二是價格管制。環環相扣的價格管制實際上就是一種利益補償,比如,電力部門以低于市場價格售電,但它們也獲得低價的電煤,彌補售電損失。只要是在體制內,就有可能自動獲得利益補償。需求的短缺使供給方不敢擅自提高價格,而供給的短缺則使需求方安心接受政府的調配。在短缺的狀況下,行政調控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但是,自從1990年代末期以來,

中國經濟就一直在積累著過剩,整體上已經是過剩的狀態。因為農民與土地脫離,勞動力過剩;因為外匯的積累,信貸資金過剩;因為產業的發展,很多產品出現過剩;因為收入的增長,一些需求又相對于供給出現過剩,比如對居住服務的需求。近年的
宏觀調控
,主要是對過剩的調控。過剩使得利益主體多元化,在體制之外,經濟主體也能夠獲得資源,能夠生存和發展;過剩也使價格管制效力下降,比如,當對煤的需求過剩時,煤的價格就逐漸市場化,那么,對電力部門的利益補償鏈條就出現中斷。政府不能有效地通過價格管制對市場主體進行暗補,還可能進行明補,例如,2005年政府對中石油和中石化進行了財政補貼。不過,在利益主體多元化的情況下,明補的可行性也越來越低。當政府不能通過價格管制和財政補貼等方式對市場主體進行補償時,行政手段對經濟調控的效力也就會減弱。

  在前一個階段的調控中,行政手段仍然占據了重要地位。比如,加息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一種行政手段,因為法定利率的調整是指令性的,并不是央行通過公開市場操作改變資金的稀缺程度而實現。而前一階段調控效果不明顯,顯示了行政手段的某些局限。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愛問(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