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匯查詢:

對當前外資、外貿政策的思考與建議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3日 11:59 經濟觀察報

  近幾年來我國外匯儲備增加非常快,2000年底為1655.7億美元,到2005年底達到8188.7億美元,平均每年增長37.7%,到今年3月底已經高達8751億美元,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一,6月末,我國外匯儲備余額達9411億美元,并且預計到今年年底將達到10000億美元。

  外匯儲備的迅速增加是我國經濟貿易發展所取得的重要成果,反映了我國國際經濟地位的提升,但同時也產生了一些不利于我國經濟進一步發展的副作用:首先,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加大,并引發對人民幣升值的投機。有些從事外貿的企業低報進口商品的價值并高報出口商品的價值,試圖將由此所多得的外匯換成人民幣來謀取將來人民幣升值的利差,使得我國經常賬戶的順差人為加大;有些外商則以外匯換成人民幣來投機房地產,將來等人民幣升值后,再將房地產拋售換成外匯來獲利,這些活動導致房地產出現泡沫,同時加大我國資本賬戶的盈余。經常賬戶和資本賬戶盈余的加大,則又會增加外匯儲備,進一步加大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形成惡性循環。其次,外匯占款大量投放,增加了銀行可用于貸款的資金,給近年來的投資過熱起到了火上澆油的作用,使得政府的宏觀調控更難進行。

  外匯儲備的增加來自于資本賬戶和經常賬戶的順差,這些年來這兩個賬戶的巨大順差和我國當前發展階段的經濟特性息息相關。首先,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制造業的基礎大為加強,尤其我國沿海珠三角、長三角的制造業形成了許多很有

競爭力的產業群聚,大批加工出口為目的的外資企業以我國為基地,將產業轉移到我國來;同時,我國巨大的國內市場,也吸引了大量以進入到我國國內市場為目的的外國直接投資。這些外資的進入是我國資本賬戶盈余的主要來源。其次,經常賬戶的巨額順差則是由于我國國內各個行業普遍出現了產能過剩。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投資增長較快,尤其近三年來,每年投資增長超過25%,這些投資建成后變成了產能,而國內需求的增長難于以同幅度增加,因此,出現產能過剩。國內的經濟不平衡必然反映為對外經濟的不平衡,國內的供大于求增加了出口、減少了進口,于是就導致貿易順差的加大。以今年上半年的情形為例,1-6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6448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3.3%,扣除物價因素,實際增長12.4%,實際上這樣的需求增長是非常強勁的,但是,在多數產業產能過剩的狀況下,國內的需求仍然相對不足,于是1-6月累計貿易順差高達614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18億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當前巨大的經常賬戶和資本賬戶的順差很大程度上也和我國現有的外資、外貿政策有關。我國現有的外貿、外資政策的基本框架形成于改革開放初期,1980年代初,我國是一個既缺資金又缺外匯的典型“雙缺口”發展中經濟。為了多賺外匯,克服外匯缺口對我國經濟發展的瓶頸限制,1985年開始我國政府采取了

出口退稅政策以鼓勵出口。同樣,為了填補資金缺口,在改革開放初期,我國采取了鼓勵外商直接投資的政策,給外資企業許多政策優惠,包括稅收上的“兩免三減”,所得稅只有國內同類企業的一半等。在這些政策的刺激下,我國對外貿易增長非常快,1978-2005年間年均增長高達17%,為世界同期貿易增長率8%的2倍多,27年間對外貿易增加了68倍;同時,我國也成為除了美國之外吸引外資最多的國家。

  從1994年開始,我國經常賬戶和資本賬戶年年都出現雙順差,現在已經積累了全世界最大的外匯儲備;而且,在連續27年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9.6%和高儲蓄傾向下,我國的資金也出現了相對富余。外資、外貿政策的基礎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雙缺口”條件下形成的政策已經不適應我國當前經濟發展的需要,因此,有必要對這些政策進行相應的調整和重新的定位。

  在外貿政策上,1980年代中開始推行的出口退稅政策是以鼓勵出口、多賺取外匯為目的,現在外匯已經不再短缺了,外貿政策應該以鼓勵我國的企業利用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實現資源的最優配置為目的。明確地說,我國是一個資源、土地、

能源短缺,環境比較脆弱的國家,因此,應該降低或逐漸取消對資源密集、土地密集、能源密集和高污染產品的出口退稅,這樣我國的企業才會少發展、少出口這些產品,從而有利于改善我國的資源配置,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

  在外資政策上,1980年代初開始實行的凡是外資就能得到所得稅減半以及“三免兩減”等優惠的政策是以多引進資金為目的,現在資金已經不再是我國經濟發展的主要瓶頸,因此,外資政策應該改為以吸引國內所沒有、對我國經濟發展至關重要的高新技術為主要目的。具體來講,應該實行“兩稅合一”,統一內外資企業的所得稅稅率和稅收政策,取消現在對內外資企業實行差別待遇的政策,并代之以對不同技術標準的行業實行差別待遇的政策。在取消對外資企業的超國民待遇后,并非就不能再鼓勵對我國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的外資企業到我國來投資,其實,只要把行業準入和高新技術標準的門檻明確,仍然可以給需要鼓勵的外資優惠。當然,將來國內的企業如果達到同樣的技術標準,只要這個優惠政策還在也應該同樣得到優惠。不過,優惠的目的既然是鼓勵國內所沒有的高新技術企業來投資,屆時,就應該水漲船高,提高優惠的門檻。這樣的外資政策既不違背國民待遇的原則,也能夠更有效地鼓勵具有先進技術的外資企業來投資,推動我國經濟更快、更好的發展。

  在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過程中不會有一個“放諸四海而皆準、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的政策。我國在改革開放初期“雙缺口”條件下采取的外資、外貿政策對我國過去20多年的經濟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現在條件變了,根據相機決策的原則,外資、外貿政策應該進行相應調整,重新定位。目前我國的生產、金融、外貿都處在一個比較寬松的環境,這是進行外資、外貿政策調整的有利時機。

  來源:經濟觀察報網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愛問(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