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財經縱橫

魏穩虎:假三峽彰顯地方政府錯位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1日 10:58 中國產經新聞

  老虎看產經

  撰稿/本報評論員 魏穩虎

  停業4年之后,湖北宜昌“三峽集錦”(也稱“假三峽”)不得不拆除。新華社的報道說,“假三峽”拆了,4000萬元政府投資付之東流,宜昌上下大部分人都認為是決策失誤,教訓深刻。報道提出質疑,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人或部門聲稱對這個“決策失誤”造成的損失承擔責任、吸取教訓。

  由于投資失誤,4000萬血汗錢就這樣被打了水漂。面對令人發指的惡果,相關人員必須為此付出代價。這一點不容置疑。

  然而,問題的焦點并非僅限于此。從新聞報道中可以看出,“假三峽”是由湖北宜昌縣政府(現宜昌市夷陵區政府)與宜昌市旅游局合股興建的,也就是說,地方政府部門是這一競爭領域的投資主體。筆者由此認為,“假三峽”反映出的不僅是機制問題,更是體制問題。

  地方政府充當競爭領域投資主體這一體制性弊端,決定了“假三峽”難逃失敗的厄運。筆者的這一結論并不武斷。從理論上講,由于投資的低效率,因此,政府部門不應成為競爭領域的投資主體。按經濟學分析,四方面因素決定了政府投資的低效率。其一,政府投資所用資本產權不明確,政府不必為其將來收益和損失負責;其二,與企業相比,政府對于市場信息的接收相對遲緩;其三,政府并不具備投資所必須的各種知識;其四,政府的決策程序難以對市場作出快速反應。正是因為以上“先天不足”,政府作為競爭領域的投資主體,成功率十分低下。具體到“假三峽”,一個花費4000萬元巨資的項目竟然被白白擱置了4年之久,其效率之低可見一斑。市場競爭講求的是效率,謀求的是利益。可以想見,即便有明確而嚴厲的責任追究制度,低效率的投資也難逃失敗的命運。因此,“假三峽”失敗的真正根源不是決策責任追究制度的不完善,而是政府角色的錯位。

  令人沉思的是,既然在競爭領域,政府投資難以獲取應有的收益,為什么地方政府仍然樂此不疲?我想主要是不合乎

科學發展觀的片面政績觀在作怪。一是在“GDP情結”左右下,一些地方政府為迅速擴大GDP數字,難免產生投資沖動;二是形式主義指揮棒下,一些地方政府為營造“政績工程”、“形象工程”,不惜將百姓的血汗錢作為其撈取政治資本的籌碼。可以說,地方政府角色錯位,不僅是一個個“假三峽”的始作俑者,也是影響經濟增長質量的一大罪魁禍首。

  斬草必須除根。對于“假三峽”現象,罷幾個人的官、治幾個人的罪,只是治標之策,治本之道還在于糾正體制性弊端。從目前來看,必須加快政府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從體制上防止地方政府充當競爭領域投資主體的行為,讓地方政府真正“回歸本色”。

  加快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和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的關鍵。中央領導多次強調,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的職能是“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

十一五”規劃明確將“著力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置于深化改革的突出位置,要求繼續推進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政事分開、政府與市場中介組織分開,減少和規范行政審批,加強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

  “假三峽”的失敗只是一個個案。我們在心痛、氣憤之余,必須深刻反思釀就這一惡果的體制根源,絕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這才是“假三峽”帶給我們的“警示”。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愛問(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