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n';
//判斷articleBody是否加載完畢
if(! GetObj("artibody")){
return;
}
article = '
\n'
+ GetObj("artibody").innerHTML;
if(article.indexOf(strAdBegin)!=-1){
str +=article.substr(0,article.indexOf(strAdBegin));
strTmp=article.substr(article.indexOf(strAdEnd)+strAdEnd.length, article.length);
}else{
strTmp=article
}
str +=strTmp
//str=str.replace(/>\r/g,">");
//str=str.replace(/>\n/g,">");
str += '\n 文章來源:'+window.location.href+'<\/div><\/div>\n';
str += '\n |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
|
彭興韻:二次加息能有多少力量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4日 15:34 南方周末
每周財經評論 □彭興韻 這一輪的投資過熱,仍然主要表現為地方政府主導下的投資增長,以及商業銀行基于利潤壓力的發放貸款沖動。只有真正建立起投資的收益、風險與成本約束機制,才能扼住過熱的投資 8月18日,央行再次選擇在周五傍晚宣布加息,一年期人民幣存貸款利率上調0.27個百分點。這是4月末央行宣布加息后,短短4個月內第二次祭出加息武器,其間,央行還兩次調高商業銀行的存款準備金率。 在4個月的時間內,4次動用非常規性“武器”,這在央行歷史上是非常罕見的,甚至可以說史無前例。 如果說,央行提高法定存款準備金比率,與普通老百姓并不直接相關的話,那么,央行上調利率則與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和利益息息相關。這也是為什么央行這一次的上調利率,依然成為老百姓街談巷議的熱門話題。這一次的調整利率是雙向的。提高貸款利率增加了借款購房居民的生活成本,已經背上銀行債務的購房者又要想方設法籌措資金提前還貸了,正準備借款購房的人不得不重新評估未來的還款能力;而提高存款利率則對老百姓是件好事。加息不僅直接增加了存款者的利息收益,而且越來越多的銀行理財產品也受此影響,紛紛提高了理財產品的收益。總之,這次的加息對老百姓來說確實是“幾家歡喜幾家愁”。 不過,央行接連4次祭出非常規武器,目標并不在于影響老百姓生活。原因很簡單,當前經濟運行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并非由老百姓的行為引發。 今年上半年,銀行發放的貸款增加了約2萬億元,達到央行年初定下的2.5萬億元的總貸款限額的86%,也就是說下半年商業銀行能夠貸出的款項只有0.28萬億元。其中老百姓向銀行貸的款只占20%,另外的80%則貸給了企業。在巨額貸款的刺激下,今年以來我國的投資增長率持續上升,1-7月份的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達到了30.5%,同時,房地產價格依然我行我素,能源等資源性產品價格居高不下,所有這些都引發了很多人對通貨膨脹的擔憂。中央政府更是多次強調,當前宏觀經濟運行面臨的突出問題就是貨幣和信貸增長偏快,投資增長率過高。 不可否認,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利率水平的調整對借款者行為的影響越來越大。遺憾的是,利率水平的調整對企業借款的約束力并不像對普通老百姓的影響那樣大。 這一輪的投資增長,仍然主要表現為地方政府主導下的投資增長。很難想象,熱衷于搞開發園區、修馬路以及城市形象工程的地方政府,會對利率水平提高而帶來的債務負擔增加產生擔憂,從而調整自己的投資行為。至于那些得到地方政府的土地支持、稅收優惠乃至隱含擔保的企業,也不會過多考慮利率水平上升帶來的影響。換言之,當一些地方政府和企業將銀行信貸當作一種公共資源來看待時,它們就會對銀行信貸加以掠奪性的利用,只顧及資金是否可得,而較少考慮資金成本的高低及日后是否能夠如期履約。而一些商業銀行基于利潤壓力,也傾向于更多發放貸款,這最終助長了投資過熱的傾向。 雖然全球許多發達國家及地區的中央銀行家們都在加息,但在其他國家有用的貨幣政策手段,在中國并不一定有同樣的效果,這是不同的信用環境使然。 必須承認,資源性產品價格的持續上漲的確是影響中央銀行做出利率調整決策的一個重要因素。但是,這是當今全球各國和各地區中央銀行所面臨的共同問題。在其他國家紛紛采取升息手段來抑制此類商品價格上漲的時候,中國即便存在所謂上游產品價格上漲帶來了較大的通貨膨脹壓力,也仍然可以選擇搭其他國家央行升息的便車。是故,其他國家升息,我們并不必然應當效尤。 因此,在我看來,中國采取加息舉措的效用有效,加息并不能準確地瞄準中國的特殊問題,比如地方政府主導下的投資沖動、銀行的信貸擴張沖動等等。這些問題牽涉到更為廣泛的層面,顯然并不能通過簡單地調整利率水平來解決。因此,除了貨幣政策之外,我們有必要考慮其他的改革措施,只有真正建立起投資的收益、風險與成本約束機制,才能扼住過熱的投資。 (作者單位:中國社科院金融所)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