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n';
//判斷articleBody是否加載完畢
if(! GetObj("artibody")){
return;
}
article = '
\n'
+ GetObj("artibody").innerHTML;
if(article.indexOf(strAdBegin)!=-1){
str +=article.substr(0,article.indexOf(strAdBegin));
strTmp=article.substr(article.indexOf(strAdEnd)+strAdEnd.length, article.length);
}else{
strTmp=article
}
str +=strTmp
//str=str.replace(/>\r/g,">");
//str=str.replace(/>\n/g,">");
str += '\n 文章來源:'+window.location.href+'<\/div><\/div>\n';
str += '\n |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
|
馬龍生:國企薪酬管理失控凸顯改革攻堅之難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4日 08:57 中國經濟時報
■馬龍生 廣東省省情調查研究中心發布了《2006年省情調查報告》,報告認為:“當前廣東省國有企業薪酬管理缺乏規范和有效約束,總體上處于無序和失控狀態。” 無序和失控的表現之一為許多國企沒有制定薪酬管理辦法,薪酬管理隨意性較大。表現之二是企業薪酬總額增長幅度高于企業實現利潤增長幅度;員工實際平均薪酬增長幅度高于勞動生產率增長幅度。(《第一財經日報》8月23日報道) 應該說,廣東的情況在全國有一定代表性。國企尤其是省、部屬大型國企,其薪酬管理失控現象近年來屢有披露。其主要表現,一是財務管理制度松弛,薪酬發放沒有控制。無論賬面有錢沒錢,企業領導人總能想辦法將國有資產蠶食變現,隨意進行分配;二是分配上畸高畸低。其中既有管理層與普通員工的分配差距拉得過大的問題,又有正式工、合同工、臨時工等巨大的收入差別,正式工養尊處優,收入卻比合同工、臨時工成倍高出,形成勞動歧視。 國企薪酬管理失控,其理念基礎在于,不以創利為提高薪酬的惟一途徑,而是在薪酬高低上與經營風險大但收入高的非國企攀比,在收入穩定性上又與機關、事業單位攀比。沒有效益,“挖地三尺”也要分;有了效益,千方百計向個人分配傾斜。一句話,企業的好處,行政的好處,他們都想占。 對國企既要搞活,又要控制,這是我國改革開放幾十年來一直探索的大命題,但時至今日,依然沒有實現理想的突破。 我們的公司治理理論滯后,最原始的“股權中心主義”依然是當下的理論主流,而當今世界關于公司治理的理論已是“利益相關者治理”,公司內部、公司外部共同形成治理機制。對我們大多數國企經理人員既缺乏有效的激勵,也缺乏有效的約束。學者周其仁教授認為,在公有制經濟中,企業家直接的利益分享與其承擔的巨大責任極不相稱。但是,他們往往又能獲得全部的企業控制權,從而可直接從企業中獲得灰色甚至黑色收入。我們的政府還沒有以所有者身份進入企業,并行使所有者職能。我們的債權人對公司實施的監控作用還非常弱。大型國企中,沒有任何來自商業銀行的代表,企業無論陷入怎樣的困境,只要沒到破產清算的境地,就不會改變企業的治理機制,從而使債權人無法及時追究有關決策者的責任…… 國企薪酬管理失控,表明政府對國企控制,對國企老總的工作質價比評價,還存在很多認識誤區與操作難題,導致在搞活國企與國家權力主張的天平上長期搖擺,既流失了國有資產,又因為實踐上的進退失當而惡化了社會生態。筆者以為,從根本制度上進行國企改革,需要觸動方方面面的復雜利益,而從國企的分配控制入手,倒可能是一個不錯的切入點。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