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1世紀經濟報道:物權法立法的前瞻性不可或缺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4日 07:37 21世紀經濟報道
備受關注的物權法草案第五審稿,近日已經提交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三次會議審議。其中最重要的是關于國有資產保障條款的修改。在過去一年多圍繞《物權法草案》的討論中,爭議最大的問題是,物權法究竟是平等地對待私人財產和國家財產,還是對國家財產予以格外保護?對于國有資產流失問題,物權法是否應當予以處理? 應當說,在原來的草案送審稿中,已經作出了明確規定,根據現行憲法的相關條款,國家財產已經獲得了一種相對優越的地位。但很多人仍然提出,物權法將可能會保障那些通過非法途徑獲得國有財產的人的財產權,因此,強烈呼吁物權法要制定相關條款,防范國有資產流失。 法律起草部門似乎接受了這種意見。有關人士稱,物權法確實應當堅持平等保護的原則,但是,從實際情況看,目前經濟領域中受侵害最嚴重的恰恰是國有資產,物權法就加強對國有資產的保護、切實防止國有資產流失作出特別規定,是必要的。為此,目前的送審稿進行了大幅度修改和增添。 然而,依據這種推理進行立法,是否完全恰當?首先,在現實中,國有資產流失確實比較嚴重,但是,農民失地,城市拆遷戶權益得不到充分保障等現象均提示人們,私人財產權遭受侵害的程度,比起國有資產遭受侵害的程度,至少也是同等嚴重。那么,物權法就應當對兩者予以平等的對待。事實上,為矯正過去人們對于私人財產的輕忽心態,或許反而需要對私人財產權作出特別規定。 再次,即使國有資產受到的侵害確實非常嚴重,也不應當試圖完全借助物權法解決這一問題。因為這不是一個階段性政策問題,也許只存在幾年或十幾年。而物權法,按照民法的傳統理論,乃是一個社會的基礎性法律,它對社會最基本的、正常的、常見的財產關系作出具有永久約束力的規范。因此,它應當追求最大限度的穩定性、確定性。只有這樣,物權法才當得起“經濟憲法”的名譽,才能夠為人們安排自己的交換、合作關系提供盡可能長遠的穩定預期。 假如立法者讓物權法承擔某些臨時性的政策職能,把政策性內容寫入物權法,或許將會降低物權法應有的權威性?梢栽O想,按照現在的條款設計,物權法即使獲得通過,也將會像目前的一些法律一樣,幾年或數年之后因為不適應現實的需要,而必須進行大幅度修訂。一部根本性法律如果在一代人時間內就要經過若干次重大修訂,是不利于塑造民眾對于法律的信仰的。 在物權法中盡量避免寫入政策性內容,并不等于國有資產不需要保護。但是,這是特別規章的任務,而不是物權法的任務。限于物權法的性質,這里對保護國有資產的規定只能是高度原則性的,而其可操作性仍需其他努力。其實,全國人大可以考慮專門制定一部國有資產保護與管理條例,構造一個有效的國有資產產權界定與權利行使機制,保障國有資產真正服務于公共利益,保證國有資產收益能被人大納入預算控制。這樣的專門規章既可起到有些人士所期望的效果,又不至于損害物權法的內在邏輯性,當屬較為明智的選擇。 如果法律過多考慮現實而疏于服從理性,那么制定法律與其說是為未來立法,不如說只是將過去的政策予以條理化記錄而已。這種立法不是規劃未來,而是承認現實。雖然制定法律當然需要面向現實,但是,現實的并不等于合理的,面向現實并不等于完全接受現實。制定法律除了考慮現實的格局之外,更需要考慮正義的原則,考慮法律的內在理性。就物權法而言,很多人士總是強調,要根據中國國情來制定物權法。然而,要制定物權法,就該堅持物權法的一些最基本原則,不能簡單地為“國情”而放棄這些原則。 因此,物權法立法應具有前瞻性,立法機構需要考慮個人期望其財產權得到更好保護、社會之交換與合作網絡自發擴展這一自然趨勢,把這部基礎性法律奠基于人性的正義追求之上,而不受政策的短期權宜考慮之擾。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