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繼:公產私產同等神圣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4日 07:21
新京報
8月22日,備受關注的《物權法》草案第五次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國人的私有財產在幾經修改的法律草案中取得與公有財產的平等地位,由此結束了先“公”后“私”還是先“私”后“公”的爭議。如此,幾經周折的物權法終于有望成形,并且保留了其至關重要的核心原則。
人類歷史上,法律對公民私有財產的保護規定經歷了曲折而艱難的發展歷程。如今,私人財產神圣不可侵犯已經在大多數國家的憲法層面上被承認了,我國的憲法也有類似內容。每一個公民個體,不論其貧富、貴賤、宗教信仰、教育程度和智力水平,都擁有了平等獲得財產的機會和保護自己財產不受他人侵犯的權利。19世紀以后,對私人財產權的保護和意思自治、過錯責任一起,并稱為近代民法的三大原則。
過去,不少人對“私有財產與國有財產一樣平等地受國家保護、不容任何人侵犯”這一原則的看法有失偏頗,片面地認為它更多地代表有產者的利益。其實,不論是富豪還是平民,都或多或少地擁有私有財產,這些財產都需要保護。而且,有產者往往有能力通過法律以外的其他手段,使財產免受他人侵犯。恰恰是農民和城市平民,以及起早貪黑掙辛苦錢的“小白領”們,在社會中屬于弱勢,遇到公權力、強勢團體或者其他個人侵犯其私有財產時,常常缺乏有效的抵抗能力。在日常生活中,許多財產權的糾紛事件,常以弱勢團體的悲傷、痛苦甚至絕望收場。
物權法草案中對私有財產的平等保護,宣布了這些“小民”的神圣財產權利,并給他們送來了多種保護財產的手段。比如,對農民的土地承包經營權經常受到集體經濟組織和其他人的侵犯問題,物權法草案將這種承包經營權上升到“用益物權”的高度,集體經濟組織就再也不能通過解除或變更合同等方式輕易收回該權利;房地產商們也不能再任意侵犯農民的土地權利,而不提供或只提供很少的經濟補償。又如,包括筆者在內的大城市里眾多“房奴”,終日為還房貸嘔心瀝血,卻只能購得自己住房所在地的所謂“70年土地使用權”。70年之后,我們的后代將置身何處?物權法草案中明確規定,“私人在購得房產70年后,可通過向國家交納土地轉讓金而繼續使用”。這一規定符合國際慣例,無異于給我等奮斗半生、只得斗室而居的城市平民吃了一個定心丸。
那么,強調對公民私有財產的平等保護,是否將損害國有財產、集體財產等公有財產的利益呢?當然不會。這些公有財產同樣處于法律的強力保護之下,一旦遭到侵犯,自然有法可依。為解決當前實踐中經常出現的濫用職權侵吞國有資產或造成國有資產嚴重流失的現象,提交審議的物權法草案對哪些財產屬于國家所有、國有自然資源的有償使用和合理開發利用等問題都做出了明確規定。而這些規定和公民私有財產平等地受法律保護、神圣不可侵犯并行不悖。
因此,盡早制定完備的物權法,明確公民的私有財產與國有財產、集體財產一樣受到國家法律的保護,對所有公民,特別是博弈能力相對孱弱的平民百姓而言,是件大好事。孟子曰:“有恒產者有恒心。”對這些社會弱勢群體財產權的強力保護,將使他們更深刻地理解國家法律的公平、堅信自身勞動致富的成果不容侵犯,從而促進社會的共同富裕與和諧發展。
□楊繼(清華大學法學院教師、博士)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