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n';
//判斷articleBody是否加載完畢
if(! GetObj("artibody")){
return;
}
article = '
\n'
+ GetObj("artibody").innerHTML;
if(article.indexOf(strAdBegin)!=-1){
str +=article.substr(0,article.indexOf(strAdBegin));
strTmp=article.substr(article.indexOf(strAdEnd)+strAdEnd.length, article.length);
}else{
strTmp=article
}
str +=strTmp
//str=str.replace(/>\r/g,">");
//str=str.replace(/>\n/g,">");
str += '\n 文章來源:'+window.location.href+'<\/div><\/div>\n';
str += '\n |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不支持Flash
|
|
|
警惕腐敗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0日 13:44 中國經營報
來源:中國經營報 本報記者:趙剛 4年前的那個春日,當名不見經傳的29歲江蘇小伙張榮申一擲千金,以32.07億元收購“上海路橋發展”99.35%的股權時,也曾引來質疑之聲。然而,“錢從何來?”的疑問隨著張榮坤真金白銀的陸續到賬而煙消云散。如今東窗事發,原來他挪用的是上海人民的保命錢。 2004年,張榮坤民營資本入股上海電氣,幫助上海電氣順利完成了艱巨的國企改制任務,為此后上海電氣赴港上市開辟了道路。主持改制的王成明,贏來了“讓近65億元國資一分錢不流失的情況下,最終還要引來100億元的外來資金”的美名。而張對上海電氣的投資,也在資本市場上獲益匪淺,目前福禧投資所持上海電氣股份的市值已超過25億港元。若非丑事敗露,似乎又是一個雙贏的典范。 在這個以金融為經濟中心的時代,涉及本案的官員、民營企業家與國企老總之間,也一改簡單權錢交易的老做法,通過一系列令人眼花繚亂的“資本運作”,為我們展現出一幅“金融時代”官商勾結的新圖景。 劇中人每一個都有著雙重的身份,祝均一是正局級的政府官員,又是上百億 利用多重的社會身份,再加上相互繁復的控股關系,使“資本運作”成為官商勾結新模式的核心內容。而通過一系列的資本運作,也使某些關鍵環節的違法行為淹沒在大量的合法運作環節當中,對監管層的監管工作提出了更嚴峻的挑戰。我們必須警惕這種官商勾結的新動向。 目前,官商勾結的新模式正在倒逼監管工作的新思路。某些不合常理、過度繁雜的資本運作,并非沒有疑點,如果我們能夠引入適當的預警機制,對那些“高度疑似病例”提前介入,重點審查,必定可以減少出事后的麻煩。 讓更多的神秘富豪,出來見見陽光吧。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