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n';
//判斷articleBody是否加載完畢
if(! GetObj("artibody")){
return;
}
article = '
\n'
+ GetObj("artibody").innerHTML;
if(article.indexOf(strAdBegin)!=-1){
str +=article.substr(0,article.indexOf(strAdBegin));
strTmp=article.substr(article.indexOf(strAdEnd)+strAdEnd.length, article.length);
}else{
strTmp=article
}
str +=strTmp
//str=str.replace(/>\r/g,">");
//str=str.replace(/>\n/g,">");
str += '\n 文章來源:'+window.location.href+'<\/div><\/div>\n';
str += '\n |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不支持Flash
|
|
|
曾其英:匯率改革為何如此恐懼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8日 09:47 新浪財經
曾其英 1989年人民幣從1美元兌3.72元開始貶值,至1994年貶到8.7元,適應當時經濟從擴張到收縮再到擴張的形勢,出口穩步增長。10年來基本上沒有動過,從去年7月匯改至今已有-年,升值只有3.5% 。近二年公布的宏觀經濟數據都有失衡趨勢,盡管-再強調宏觀調控,今年以來公布數據更表明不但未有改善,而且內外失衡更嚴重了。 去年7月升值2.1%以來,-年才爬升1.4%,所以最近數月流入的熱錢逐月猛升。我國還未 對外開放資本市場,所以新增外匯儲備除了貿易順差以及常規直接外來投資外,就是快速湧入熱錢了。最近國家統計局宣稱:豪賭人民幣升值不可能達到目的。目前國內現狀與1997年東亞金融危機熱錢流入香港引發“大匯戰“,就其背景和狀況都不相同。通過合法渠道流入,根本就分不清是投資還是投機,就象股市資金分得清誰是投資者,誰是投機家嗎?通常投機家總是比某些經濟學家聰明的,蒼蠅不叮無縫蛋,還是從自我完善做起吧! 現在說的流動性過剩,應該說貨幣太多更為確切。因為按照費雪交易方程式MV=PT,這里M是貨幣供給量,V是貨幣交易流通速度,P是商品價格,T是商品交易數量。現要減少過熱的交易量PT就要減少MV數量,已采取各項緊縮措施就是減少MV數量。現在廣義貨幣余額M2至去年底為31.05萬億元,去年我國GDP為182321億元, M2/GDP就是170%,而在2004年該比值甚至在180%以上。作橫向比較就可知我們的貨幣量有多大。1997年美國GDP為78240億美元,當年廣義貨幣量M2為39041億美元,該比值僅為50% 。日本在1998年此值為120%,日本人已為此而發愁。 由上述可知,V即為單位時間內完成交易的成交量,這是代表經濟活動效率的指標,流動速度愈快愈好。所以我們是貨幣數量巨大,而為防止過熱成交受到種種限制,所以貨幣流動速度并不大。責怪地方上政績觀和投資沖動,銀行信貸過快,這些都是后發的次生現象,根子還在于錢太多了,而且不少還是自籌的不是銀行信貸的,盡管央行也是被迫,但畢竟根源在于廣義貨幣太多了。 2003年日美先后正式向我國提出匯率問題,當時輿論幾乎全是反對升值。今年以來問題趨向嚴重,筆者刊文這不是政治問題,對外不應取對立態度,日本停滯并非因為日元升值,我們應加快升值步伐。[1-2] 從過去經歷過事件來看匯率問題會給我們有益的啟示。1999年歐元誕生,從1歐元兌1.17美元,到2000年9月降到最低兌0.82美元,因為當時是網絡和知識經濟如日中天的高峰期。到2001年起知識經濟降溫,歐元兌美元就在0.85—0.95左右。9.11事件后美元開始轉弱,2002年歐元正式上市,到年底歐元美元已在等值附近上下。2003年3月20日伊拉克戰爭爆發,6月份1歐元兌1.18美元,到年底兌1.25美元。2004年12月兌1.36美元。進入2005年美國經濟在恢復增長基礎上進-步擴張,而且連續加息也加強美元地位,2005年4月1歐元兌1.30美元左右。5月29日法國對歐洲憲法公決的否定結果使歐元逐日下迭,在6—7月份為1.20左右,后有所回升。至11月就業法案引起巴黎動亂,1歐元更降至1.17美元。以上所述無非說明匯率是緊緊跟隨政治經濟形勢而頻繁變化的,而且幅度還相當大。歐元自2002年新年上市17個月已升值30% 。[3] 實行固定匯率體制是多數發展中國家采用金融政策,好處在于保持金融穩定,市場健康發展。但有其利必有其弊,這如同沒有調節閥而失去了靈活性。以為有了不變匯率就有金融安全保險,于是多借多貸,長時間偏離市場規律,進而引發1997年下半年開始的東亞金融危機。當時是東南亞當地貨幣實際貶值,作為主要原因的內因在先,導致外資恐慌大舉撤離進而引發危機。 目前我國本幣該升值而不升或緩慢爬升,導致外來投資和投機資金大量湧入,加上貿易順差,這樣雙順差夾攻,導致外匯儲備大增,又引發廣義貨幣大增,這就是近幾年來投資沖動,信貸膨脹, 如上所述,自9.11后,美元轉弱進入貶值通道,因為美國貿易赤字和財政赤字日益增大,盡管官方聲稱要維持強勢美元,但這不是單靠加息就可做到的,今后只要雙赤字無明顯回落就很難保證美元不再貶值。當初釘住美元就好比搭便車,現在中美的經濟形勢與幾年前已大不相同,雙順差要在雙赤字上搭便車?匯率體制和政策是國家主權,而主張將這主權依然還掛靠半釘住美元的,居然是懷有強烈愛國情緒的人們,豈不是咄咄怪事!有人說美元已是垃圾貨幣了,那為何還主張半釘住呢? 匯率改變真的會造成出口大幅下降,失業率上漲,經濟停滯不前?不是說出口有一半以上是加工貿易出口,其中外資又占有很大部分,若升值有風險外商當然要分擔,央行何必全力罩著呢!若升值后外來農產品沖擊國內市場,可進行政府補貼并作結構調整。所有由匯改引發問題最后解決不了的都由政府承擔,相信其代價也不會大于內外失衡所造成的損失。 我們的研究機構做過多少匯率變動而引起對各方面影響的研究工作呢,至少在大眾媒體上報道極為罕見。在國外特別是變化波動大時,常可見到這類報道。1997年金融危機前,一季度1美元兌120日元,這時媒體就刊文若日元貶到135曰元時對各方面的影響。[4]因為從1995年4月1美元兌80日元,到1997年2月兌124日元,二年不到下跌50%以上,匯率如此大起大落,而且日本又是以貿易立國的不得不研究吧。日本并未驚慌失措,對我們來說也是寶貴的啟示。 美元貶值即歐元升值,歐元區出口大受影響,他們就采用套期保值或選購以美元定價的原料,產品和服務。在2004年初他們就三種情況:1歐元兌1.17美元以下;兌1.26美元當時情況;兌1.36美元以上分別列出對增長,出口,就業和通脹方面的影響之研究結果。[5] 歐洲人并未只看到不利的一面,同時也指出歐元升值后,在世界一些地區購買能力提高。[6] 為何英國還未加入歐元區?有人說是英國人舍不得英鎊情結,其實德國人在籌劃歐元時,對馬克依依不舍更不在話下。近幾年來英國經濟-直比歐元區國家勝過一籌。這其中重要原因之-就在于歐央行以-些規則限制約束,將12國捆綁在-起,就算這些規則是必要的正確的,但12國各有不同增長速度和通脹通縮風險,不同的債務和赤字狀況,不同的重點和先后次序,如何協調?英國人早就看到這一層,所以他們想避開歐元。[7] 由此可知,不依賴別國貨幣,獨立自主的財政和貨幣政策對大國來說太重要了! 2002年12月1歐元兌人民幣8.64元,今年6月5日兌10.38元,對歐元來說不但未升值而且還貶值20% 。因此今年內將匯率控制在1美元兌7.5元左右,明年達到兌7.0元左右,即從去年7月算起升值15%較為妥當。宏觀調控愈調愈恐該結束了!不必擔心,其實從大趨勢看,本幣并未升值,只是大致上回擋到2002年匯率水平上而已。 參考文獻 [1] 曾其英 笫一財經日報 2006.5.17, A2版 [2] 曾其英 新浪財經 新評談 2006.5.29 [3] Business Week 2003.6.2 p.36 [4] [5] Capital ( 德 ) 2004.1.8, s.14 [6] Challenges ( 法 ) 2003.7.10, p.28 [7] L.D.Tyson , Business Week 2003.6.2, p.14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