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n';
//判斷articleBody是否加載完畢
if(! GetObj("artibody")){
return;
}
article = '
\n'
+ GetObj("artibody").innerHTML;
if(article.indexOf(strAdBegin)!=-1){
str +=article.substr(0,article.indexOf(strAdBegin));
strTmp=article.substr(article.indexOf(strAdEnd)+strAdEnd.length, article.length);
}else{
strTmp=article
}
str +=strTmp
//str=str.replace(/>\r/g,">");
//str=str.replace(/>\n/g,">");
str += '\n 文章來源:'+window.location.href+'<\/div><\/div>\n';
str += '\n |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不支持Flash
|
|
|
打造陽光統計 媒體不只是事后諸葛亮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6日 01:57 第一財經日報
陶短房 日前,國家統計局局長邱曉華在《經濟日報》上撰文,就打造“陽光統計”,維護和提高國家統計數字的信譽發表了許多有意義的見解。但邱局長在文中提出,對那些達不到規范的地區統計局要限期整改。限期內整改不了的,要進行內部通報,如屢教不改,就“讓媒體公開曝光,使其數據在國家統計數據中消失”,這一說法,似有商榷的余地。 邱局長的本意是督促某些炮制虛假統計數據的地區和部門及早收手,限期整改,出發點自然無可指摘。但官方發布的統計數據,倘若因人為造假而摻雜水分,是否應等到“屢教不改”才想到讓媒體曝光,才想到應“使其數據在統計數據中消失”呢? 官方統計數據的準確與否,直接影響到各級政府相關決策、政策修正和發展走向選擇,統計數據一旦有假,將直接影響到依據這些數據所作出的一切分析、判斷和研究的科學性、準確性、權威性。對于如此事關重大的數據,即使是無心之失造成錯訛,也應隨時檢查,及時發現,發現一例,糾正一例,倘任由錯誤數據存留,就會繼續造成不良的連鎖效應。如果是人為造假,則更應積極預防,嚴肅處理,才能切實維護和提高國家統計數字的信譽。 要杜絕人為的統計造假,最有效的方法莫過于在日常統計工作中加強管理,加強監督,防患于未然,不讓虛假數據混進國家統計數據。實現這些管理、監督的手段有多種,其中自然包括媒體的監督和曝光,只有這樣,才能讓想造假者心存顧忌,已造假者無處遁形,實現真正的“陽光統計”。 如果造假已經發生并發現,而且是“屢教不改”,則事實已然清楚,證據已經明白,還有什么光要等媒體來曝呢?對于這樣的一貫造假,于情于理,只能訴諸紀律和法律,讓黨紀、政紀、國法來處理,媒體的作用,應是通過監督、曝光來威懾可能的造假者,而不是等假也造了,危害也產生了,甚至都“屢教不改”了,才馬后炮般“公開”那么一下。 而且“屢教不改”后才“曝光”,那前面的虛假數據怎么辦?為什么不能一俟發現造假,就立即糾正,而要等到“屢教”之后?如此一來,在此之前,這些數據是否仍會被各方面錯誤采信,從而繼續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呢? 推動“陽光統計”,打擊統計造假,于國于民,功德無量,自應給予高度評價,在“打假”中運用媒體的影響力和群眾效應,也是很積極、很有意義的考慮和想法。但媒體的特性決定了它更應是防微杜漸、令造假者無從遁形的千里眼、順風耳,而不應是造假一而再、再而三發生后無可奈何的事后諸葛亮。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