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n';
//判斷articleBody是否加載完畢
if(! GetObj("artibody")){
return;
}
article = '
\n'
+ GetObj("artibody").innerHTML;
if(article.indexOf(strAdBegin)!=-1){
str +=article.substr(0,article.indexOf(strAdBegin));
strTmp=article.substr(article.indexOf(strAdEnd)+strAdEnd.length, article.length);
}else{
strTmp=article
}
str +=strTmp
//str=str.replace(/>\r/g,">");
//str=str.replace(/>\n/g,">");
str += '\n 文章來源:'+window.location.href+'<\/div><\/div>\n';
str += '\n |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不支持Flash
|
|
|
朱江平:收入差距難避免 擴大趨勢應該避免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4日 09:35 大洋網-廣州日報
朱江平 經濟學家樊綱日前關于“收入差距拉大不可避免”的言論,引來一片質疑之聲。也有人替他辯護,認為差距拉大的確是不可避免的趨勢,他只不過“實話實說”罷了。我認為,對這一觀點宜作具體分析:差距的確是客觀事實,并將長期存在;但不斷拉大的趨勢則是不正常的,應當堅決扭轉。 追求效率是經濟發展的內在動力。誰也不能否認,20多年來的改革開放,正是打破了絕對平均主義,拉開了收入分配差距,激發了人的積極性和創造力,才有了今天萬馬奔騰的局面,造就了經濟繁榮的格局。正常、合理的收入分配差距,既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也是它進一步繁榮發展的動力。增強這一動力,才能把創造財富的閘門開得更大些。時至今日,相信沒有人愿意回到那個看似公平卻死氣沉沉的年代。樊綱先生的觀點,部分地表達了這個意思,因而有一定的道理。 然而,真理再往前一步就會變成謬誤。不僅說收入差距,而且說收入差距拉大不可避免,這就荒謬了。收入差距是否繼續拉大,這個趨勢是否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難以逆轉?判斷這個問題,首先要清醒評估當前收入差距的現狀,其次要對市場經濟體制有全面的認識。 如上所述,經過20多年的市場化改革,平均分配的格局已基本打破,收入分配不僅已拉開,而且拉得很大,不同社會階層之間如此,同一階層內部也如此,“抄電表工年收入10萬”與“農民工流汗又流淚”的現象,就是最好的說明。種種跡象表明,目前收入差距已超出正常、合理的范圍。從反映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數看,我們的數據為0.46,高出世界公認的0.4這一警戒線,已處于“紅燈區”。這一數據,與幾年前的秘魯相同,與其他拉美國家的數據也已相當接近(如墨西哥1997年為0.49,阿根廷2001年為0.52)。眾所周知,拉美一些國家正是由于收入差距過大等社會原因,使經濟社會失衡而陷于困境。我們要避免陷入“拉美化”陷阱,就必須盡快扭轉收入差距過大的局面,至少不能讓它繼續拉大。 市場經濟固然追求效率,但它同時也追求公平。效率與公平,同屬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完善的市場經濟體制應把兩者涵蓋在內。但我們在認識上存在誤區,以為追求效率、拉大收入差距才體現市場經濟,追求公平、縮小收入差距則違背市場經濟,以致社會保障、社會公平長期滯后。這種趨勢如不及時扭轉,不僅影響社會穩定,經濟本身也難以持續發展。看看比較成熟的市場經濟國家,他們的基尼系數都比較低,如英法德等國均在0.3左右,北歐國家更低至0.3以下。一些市場經濟國家,同時又被稱為福利國家,這一現象難道不應引起我們的沉思嗎?我們難道不應深化對市場經濟的認識嗎? 從理論上說,我們的宏觀調控比西方國家更有力,調節收入分配的政策可以有效實施,因而,縮小收入差距的目標是可以實現的,其拉大的趨勢不該“不會逆轉”。關鍵在于觀念要更新,政策要到位。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