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n';
//判斷articleBody是否加載完畢
if(! GetObj("artibody")){
return;
}
article = '
\n'
+ GetObj("artibody").innerHTML;
if(article.indexOf(strAdBegin)!=-1){
str +=article.substr(0,article.indexOf(strAdBegin));
strTmp=article.substr(article.indexOf(strAdEnd)+strAdEnd.length, article.length);
}else{
strTmp=article
}
str +=strTmp
//str=str.replace(/>\r/g,">");
//str=str.replace(/>\n/g,">");
str += '\n 文章來源:'+window.location.href+'<\/div><\/div>\n';
str += '\n |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不支持Flash
|
|
|
發展資本市場金融業分業經營模式待打破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4日 02:43 第一財經日報
本報記者 郭茹發 自上海 “銀行、證券、保險分立的情形難以打破金融業結構失衡的局面!痹谌涨坝缮虾=鹑趯W會舉辦的“金融市場協調發展研討會”上,央行上海總部調研部副主任顧銘德指出,長期以來我國金融業分業經營的模式,造成了資本市場發展緩慢,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市場的比例嚴重失調。 根據央行在近期發布的《2006年第二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披露的最新信息,截至今年上半年,國內非金融機構部門貸款、股票、國債和企業債融資之比為86.8∶5.6∶1.4∶6.1,即包括國債在內的直接融資所占的比例為13.1%。如果剔除國債,國內非金融機構通過股票和債券融資的比例為11.7%。而在美國,直接融資的比例在50%以上,即使一些以間接融資為主的國家,直接融資的比例也達到了20%~30%。 自上世紀80年代我國就開始發展直接融資市場,包括股票市場、債券市場等,但20多年以來,我國直接融資規模占全部融資規模的比例仍很低。與我國快速的經濟增長相比,直接融資市場的發展顯得非常滯后。 目前我國直接融資的工具包括短期融資券、企業債券、股票等。雖然去年剛推出的短期融資券的發展較為迅速,但企業債和股票市場的發展則相對遲緩,限制了直接融資比例的提高。 對此,顧銘德指出,中國金融業“銀證分離”的經營結構,直接限制了銀行資金進入到資本市場中,是資本市場在容量上難以擴大的體制性原因之一。 與資金相對匱乏的資本市場形成強烈對比的是,國內商業銀行的資金卻過于充足。截至今年6月末,國內全部金融機構的存貸比為68.9%,存貸差的規模達到10.2萬億元。商業銀行過剩的資金大量涌入銀行間債券市場,導致債券市場的利率一直處于較低的水平。 他表示,在“銀證分離”的情況下,銀行信貸資金、保險資金和以股票市場為代表的資本市場之間基本是隔離的,社會信貸資金不能無限制地流向資本市場。在這樣一個大框架下,資本市場的容量難以真正地擴大。 “要解決中國金融市場結構不平衡問題,要從整個金融業混業經營或者綜合經營的改革入手和推廣!彼f。 事實上,今年以來中國分業經營的模式正在逐漸打破。2005年,銀行系基金的相繼推出成為我國金融業走向混業經營的一個重要標志。之后,保險公司對于證券公司、商業銀行的入股,商業銀行尋求設立保險公司等,已使得混業經營成為金融業經營的主要趨勢之一。而日前又有媒體報道,金融協調監管體制也在醞釀之中,意味著金融業的混業經營有望在監管層面上取得突破。 “融資融券的試點推廣要加快,使投資者有正常的融資渠道,銀行資金進入證券業也要有合法的渠道,這樣(資本市場)才會有一個正常的發展!鳖欍懙抡f。 此外,股權分置改革未徹底完成,國內公司在治理結構、業績回報等方面存在的問題也是制約資本市場發展的體制性原因。顧銘德表示,只有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問題,資本市場才能再去實現規模上的擴大。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