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n';
//判斷articleBody是否加載完畢
if(! GetObj("artibody")){
return;
}
article = '
\n'
+ GetObj("artibody").innerHTML;
if(article.indexOf(strAdBegin)!=-1){
str +=article.substr(0,article.indexOf(strAdBegin));
strTmp=article.substr(article.indexOf(strAdEnd)+strAdEnd.length, article.length);
}else{
strTmp=article
}
str +=strTmp
//str=str.replace(/>\r/g,">");
//str=str.replace(/>\n/g,">");
str += '\n 文章來源:'+window.location.href+'<\/div><\/div>\n';
str += '\n |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不支持Flash
|
|
|
魏穩虎:西瓜爛市與政府干預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3日 23:15 中國產經新聞
撰稿/本報評論員 魏穩虎 “豐產”的西瓜讓瓜農嘗盡了苦頭。連日來,西瓜爛市成為媒體關注的一個焦點。據報道,在筆者的家鄉山西運城市,一斤西瓜只能賣到二三分錢;在陜西延長縣,瓜農以每斤七八分的價錢虧本銷售。 是什么原因導致瓜農“豐產不豐收”?表面上看,瓜農盲目種植導致供需失衡是一大主因。然而,透過現象便會發現,地方政府部門的干預不到位也是不容忽視的重要原因。 談及政府干預不到位,有兩個問題值得思考:一是對于農產品市場,政府該不該干預;二是在充分尊重農戶即市場主體意愿的前提下,政府應采取什么樣的干預思路。需要說明的是,這里所說的“干預”絕非剛性的指揮命令,而是彈性的因勢利導。 對農產品市場,政府該不該干預?一種觀點認為,對于農產品“賣難”,應該由市場自由調節,政府沒有必要進行干預。其實這一觀點是對自由競爭的曲解。按經濟學原理,當價值規律無法實現資源最佳配置和效率最大化時,便會出現“市場失靈”,政府有必要進行干預。 具體到西瓜市場,是否出現了市場失靈呢?根據經濟學家斯蒂格里茲的論證,市場失靈主要是基于“信息不對稱性”。初步分析可以發現,在西瓜產銷環節都存在天然的嚴重信息不對稱。一方面,由于受信息渠道不暢的制約,農戶難以科學判斷預期供需信息,只能依據上年行情和經驗決定種植品種,因此,不按市場規律的盲目跟風現象難以避免。比如,受去年行情的誘導,今年西安周邊西瓜種植面積同比增長了兩倍多。另一方面,由于即期市場供求信息閉塞,瓜農難以對市場行情進行正確的判斷,局域市場無法出現均衡價格。還是在山西運城,一邊是當地瓜農承受價格冰點,另一邊是相鄰市場的西瓜價格居高不下。可以設想,如果農戶的信息及時,物流渠道暢通,那么二三分的西瓜價格很可能不會出現。天然的嚴重信息不對稱導致的市場失靈現象,是農產品遇到的共性問題。面對市場失靈,僅靠市場和農戶,是難以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這就要求政府進行必要的干預,以達到資源的最佳配置。 政府采取什么思路進行有效干預?我們看到,西瓜爛市現象出現后,各地政府部門采取了一系列“拯救西瓜”的行動。比如,官員親自上陣幫助瓜農銷售,號召市民消費,提供政策支持等。 乍一看,地方政府部門的干預似乎比較到位,但由于農產品與工業品相比具有特殊性,因此,政府干預的著力點出現了偏差。其一,從商品屬性角度看,與工業品相比,農產品具有生產周期長而生命周期短的特點。其二,農產品小規模生產難以實現與大市場有效對接。由于分散的生產方式無法滿足大市場所要求的商流、物流和信息流,因此,農產品流通難以形成統一的、完整的市場。比如,因物流渠道所限,西瓜的產銷往往被限制在一定區域內,造成流通的“圍城現象”。在有限市場博弈中,農戶往往陷入“囚徒困境”,為求自保而采取非理性“競相殺價”方式。其三,小規模生產決定了農戶的抗風險能力十分脆弱,一旦市場出現風吹草動,農戶往往采取非市場行為以達到供需平衡,導致資源的極大浪費。比如,將瓜田毀掉,將西瓜倒掉等。總之,這些特殊性要求政府部門在進行干預時,應采取不同于工業品市場的思路,將切入點放在“未雨綢繆”而非“亡羊補牢”上。 至于政府如何進行有效的事前干預,是一個值得研究的課題。篇幅所限,筆者僅列兩條:一是為農戶提供種植信息、技術服務,通過制定指導性、引導性的產業政策,幫助農戶調整種植結構,防止農產品供應出現大起大落。二是通過建立合作組織、中介組織,使農產品生產與市場流通有效對接,形成統一的、完整的農產品流通市場,提高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和農戶的抗風險能力。 西瓜爛市給瓜農帶來巨大的創痛。有效解決農產品“賣難”,既直接關乎增加農民收入這一重大現實問題,也是新農村建設的題中應有之義。但愿政府部門能真正擔起責任,在尊重農民意愿的前提下,采取必要措施,防患于未燃,讓農民流汗之后不再流淚。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