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n';
//判斷articleBody是否加載完畢
if(! GetObj("artibody")){
return;
}
article = '
\n'
+ GetObj("artibody").innerHTML;
if(article.indexOf(strAdBegin)!=-1){
str +=article.substr(0,article.indexOf(strAdBegin));
strTmp=article.substr(article.indexOf(strAdEnd)+strAdEnd.length, article.length);
}else{
strTmp=article
}
str +=strTmp
//str=str.replace(/>\r/g,">");
//str=str.replace(/>\n/g,">");
str += '\n 文章來源:'+window.location.href+'<\/div><\/div>\n';
str += '\n |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不支持Flash
|
|
|
朱冰堯:從沃爾瑪設工會看中國工人的權益意識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3日 23:08 中國產經新聞
撰稿/本報評論員 朱冰堯 沃爾瑪終于向中國妥協,在華門店全部建工會。從創立之日起就宣稱企業內部不設“工會”等類似組織的沃爾瑪,這一次異乎尋常地在中國的土地上低下了頭。許多媒體把這樣的勝利歸結為中國產業工人與資本家博弈的勝利,心里多少都會有些揚眉吐氣之感。 但筆者細細觀察這場“工會門”事件整個過程卻發現,推動這一事件本身不斷前行的恰恰并不是沃爾瑪的工人們——這一事件的最大受益者和主人,而是全國總工會的強硬態度以及媒體的“煽風點火”。 雖然沃爾瑪“工會門”事件在業界鬧得是沸沸揚揚,但在沃爾瑪內部的職工們卻表現得出奇“冷靜”:要么對記者的采訪諱莫如深,要么擔心入會對今后自己升職、休假和福利有影響,更有甚者根本對新工會不感興趣,一些基層工會的會員也是寥寥無幾?此浦袊漠a業工人在與雇主的博弈中取得了勝利,但更讓人擔心的是,在工會的主人們尚且對工會的作用較為模糊的狀態下,新工會是否會流于形式,僅僅成為一個權益象征的擺設? 實際上,沃爾瑪之所以在美國敢于喊出“不設工會”的口號,其主要原因也是擔心工會會成為企業的對立面,會在企業內部形成與資本對抗的力量。但當沃爾瑪搞清楚中國工會的實質與現狀:不能進行薪金談判,不能進行工作內容談判,逢年過節發發福利搞聯歡等等時,自然是大大地長舒了一口氣:妥協并不會給企業增加對立面,工會的實質作用也與美國的工會大相徑庭,這樣的“友好”型工會也確實是企業所歡迎的。 按說《工會法》確定的工會職能是“維護職工合法權益,協調勞資關系”,但中國的一些工會組織的企業背景性質卻讓工會的獨立性大打折扣:企業副總兼任工會主席,資方掏錢養活工會組織,缺乏維權意識和獨立責任的工會逐漸演變成了企業的福利機構。于是,由職工代表大會選舉出來的工會主席更多的職責是,如何讓入會職工的會費變成與其付出等價的各種福利和聯歡活動。 由此可見,敢于在美國強硬的沃爾瑪卻在中國“服軟”,“工會門”事件使其明了中國工會的特殊性應該是其中原因之一。所以說,沃爾瑪建的新工會關鍵不在于它是否成為“敲山震虎”的標志,而在于這些由職工自發組織的工會,在脫離企業影響的前提下,能否真正發揮工會維權與獨立運營的基本功能。 據搜狐網一項調查顯示,在題為“您感覺工會能否保障您的權益?”的調查中,82.48%參與調查的網友都認為“不能”,16.07%的網友選擇“體制不健全,不好說”的選項,僅有1.45%的網友選擇“能”。目前在中國,工會主席是“黨政工”三套班子的成員,工會工作主要是“吹拉彈唱、打球照相”等展示企業文化的內容,而在美國等西方國家,工會已經成為職工工資福利等待遇維權的主要渠道。 按照“價值最大化”理論,各種市場主體都試圖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企業追求利潤最大化,勞動者注重工資和福利待遇的最大化,這難免形成企業和職工的利益沖突。對于這樣的沖突與矛盾,勞動者理應依法組建基層工會組織,通過工會的積聚力量獨立于企業之外去爭取和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但愿已開先河的沃爾瑪新工會能夠承擔起中國產業工人自發維權的重任。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