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n';
//判斷articleBody是否加載完畢
if(! GetObj("artibody")){
return;
}
article = '
\n'
+ GetObj("artibody").innerHTML;
if(article.indexOf(strAdBegin)!=-1){
str +=article.substr(0,article.indexOf(strAdBegin));
strTmp=article.substr(article.indexOf(strAdEnd)+strAdEnd.length, article.length);
}else{
strTmp=article
}
str +=strTmp
//str=str.replace(/>\r/g,">");
//str=str.replace(/>\n/g,">");
str += '\n 文章來源:'+window.location.href+'<\/div><\/div>\n';
str += '\n |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
|
發改委投資研究所:投資增長約束條件已近極限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1日 10:23 《中國投資》
投資增長約束條件已近極限 ——2006年上半年投資形勢分析與未來展望 ○ 國家發改委投資研究所課題組 當前,有關投資增長過快的議論很多,但是,投資增長為什么過快,用什么標準去衡量,卻沒有人真正說清楚。2006年1~5月,城鎮投資累計增速達到了30%,這一增幅是偏高、偏低還是適度呢? 投資高增長背后的隱患 機械地評價投資數據的高低沒有意義。只要經濟條件具備,即經濟發展有內在需求,經濟承受能力又足夠大,比30%再高的增速也是適度的,相反,比30%低得多的增速仍然偏高。 一般地說,通脹或通縮水平是判斷投資增長高低的重要指標。5月,居民消費價格上漲1.4%,較上年同期回落0.4個百分點。工業品出廠價格上漲2.4%,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上漲5.5%,也保持在較低水平。目前,投資和經濟總體的高速增長不但沒有帶來如1993~1995年一樣居民消費價格的暴漲,也沒有帶來如2004年一樣工業品價格特別是原料價格的大幅上漲。與經濟和投資快速增長相對應的是物價漲幅回落,無通脹甚至還有通縮跡象,似乎說明當前投資并不熱。 目前,制約我國經濟發展的瓶頸因素基本消除,至少從供給面看,經濟和投資增長的可持續性更有保障。與2004年經濟增長受到了基礎設施不足的掣肘,港口、鐵路顯得過于擁擠,東南沿海城市拉閘限電甚至嚴重影響當地投資環境的情況相比,最近一年多來煤、電、油、運等基礎設施部門已獲巨大的投資,新的 那么,既無通脹,又無瓶頸,是否就證明當前投資增長的合理性呢?判別投資增長是否合理,不能僅看投資增長率、投資率,不能只看CPI、工業品出廠價格、原材料、能源價格變動,甚至也不能只看基礎設施瓶頸是否存在,而是更應關注高投資增長的背后:這樣的高投資會帶來什么危害,是否會引起金融風險、生態壓力和資源浪費?政府和企業投資行為是否合理? 貸款的迅速擴張與地方政府的投資沖動密切相關。今年1~5月,信貸增長大大超出預期,金融機構全部貸款增加1.73萬億元,同比多增7234億元,其中,中長期貸款比例呈現上升趨勢,由2004年初的40%上升到2006年4月的45%。當前,各地都在想方設法探索多種銀政合作方式,許多貸款是由地方政府進行擔保,有的項目雖然由民間投資者出面,但背后或多或少會有間接的政府擔保。上述銀政合作方式均是建立在商業銀行對政府未來收入預期看好的前提下,但是,財政收入不可能總是保持高增長,也會隨經濟波動而波動。由于地方政府承擔的公共服務職能不斷增強,需要用錢的地方很多,而土地出讓收益中需要拿出更大部分用于解決征地拆遷補償問題,因此,由基礎設施和招商引資項目投入過大造成的銀行系統性風險是存在的。 生態環境受到威脅。在人均GDP400~1000美元時,我國已經出現了發達國家人均GDP3000~10000美元時才出現的嚴重污染。許多項目不具備上馬條件卻通過各種方式變通上馬,而項目環評往往流于形式。一些大型項目問題暴露出來,但中小項目類似的問題可能更多。特別是隨著“投資西進”和產業轉移步伐加快,西部生態脆弱地區的資源、能源開發強度明顯增大,生態壓力還在加劇。 人為壓低生產要素價格加劇各地區投資過度膨脹。由于各地區、城市間招商引資競爭空前激烈,競相壓低土地等生產要素價格的現象十分普遍,外來投資者在近乎無償得到工業用地和低價水電氣供應的同時,無形中擴大了盈利空間,使本不該上馬的項目得以上馬。由于生產要素價格低廉,也使得企業可以采取低價措施,即使在過剩條件下也能生存,這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相關產業的生產過剩。 綜合上述情況,可以得出一個結論:我國投資總體并沒有過熱,但是,投資高速增長的約束條件較多,有些約束已近極限。 全年投資增速 有望控制在20%~25% 根據有關專家的研究,我國各地區“十一五”規劃具有以下特點: 地區經濟增速高于全國,且越往下速度越高。全國規劃的GDP增速為7.5%;31個省中GDP規劃增速定為10%以上的有14個,定為11%~13%的有8個,平均在10%以上,高于全國平均2.5個百分點;283個地級市規劃增速大多高于其所在省1~3個百分點;2862個縣規劃增速又多高于所在地市。 高增長以高投入為支撐。不少省區的投資總額成倍高于“十五”水平,投資又多以重大項目和招商引資項目為載體。 多數地區仍然強調工業特別是重化工。工業強省、強市、強縣成為各地區共同追逐的目標。目前,各地區均開始按照人代會通過的規劃思路進行操作,可以預見,“十一五”期間,投資快速增長仍將是主旋律,而且投資將更大程度地集中在工業,特別是重化工業。 1994年以來,我國儲蓄率一直高于投資率,儲蓄—投資缺口始終存在,平均約占GDP的2.3%,且近兩年來儲蓄—投資缺口出現擴大趨勢,2005年儲蓄—投資缺口達到4.8%。這意味著在資金緊缺的我國,還有相當部分的本國儲蓄沒能有效利用。因此,在消費增長緩慢的情況下,只有保持一定的投資增長速度,才能縮小儲蓄—投資缺口,從而保持經濟的穩定增長。 儲蓄—投資缺口需要凈出口增加才能彌合。一旦投資增速大幅放慢,一方面經濟將對外需產生更大的依賴性,另一方面會導致進口需求下降,外貿順差上升。順差不斷增加,中國與美國等大國的經濟與貿易失衡狀況就會加劇,貿易摩擦就會進一步增多。 因此,未來一段時期的投資高增長有其必要性,有利于防止總量失衡,有利于彌補由于消費不足造成的儲蓄-投資缺口,在緩解國際貿易失衡、減少貿易摩擦和減輕出口增長壓力方面也有其重要作用。 近兩年1~5月城鎮投資約占全年城鎮投資26%,依此推算,今年全年城鎮投資將達到97859億元,增長30%。再依近年城鎮投資占全社會投資比例變動趨勢判斷,今年全年城鎮投資約占全社會投資的87%,可以推算出全社會投資將達112482億元,增長26.9%。但下半年的投資走勢最終仍然取決于中央政府宏觀調控的力度。由于在重大項目的資金補助、項目審批和核準、銀行信貸供給等環節擁有足夠的調控力和影響力,因此,將全社會投資增速控制在20%~25%是沒有問題的。 宏觀調控:在矛盾中尋找平衡 一方面,當前投資需求擴張有利于彌補儲蓄—投資缺口,另一方面,投資過多又容易引起生產過剩和進一步的通貨緊縮; 一方面,投資擴張并未導致通貨膨脹和瓶頸制約,另一方面,投資快速增長又遇到越來越明顯的環境與資源約束; 一方面,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要求投資較快增長,另一方面,地方政府難以抑制的投資沖動又在不斷突破經濟的可承受能力。 處于上述矛盾旋渦之中,國家宏觀調控存在一定難度,需要在這些矛盾關系中尋求平衡。 把投資增長速度限制在一個相對較低的水平上,不是控制在建或新開工項目的問題,而是要把經濟增長速度目標控制在合理與適度水平的問題。經濟增長率與儲蓄率成正比,較低的經濟增長要求較低的儲蓄率,投資增長的壓力就會減小。因此,要堅決改變地方政府一味追求經濟增長速度和盲目擴大投資規模的做法,注重優化經濟結構,注重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注重能源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把經濟社會發展切實轉入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軌道。 不宜采取過于強烈的直接針對項目建設的調控措施,但要加強對重點地區和行業的監控。如果月度投資增長連續超過30%,可對相關行業的重點項目實施直接的行政調節。加強對中部地區投資的監測,特別是對河北、安徽、河南、內蒙和廣東等省區未來投資的監測;加強對重點行業的監測,包括采礦、非金屬制品、紡織、汽車、商貿、餐飲等。借鑒中央銀行對商業銀行的窗口指導,實施中央政府對重點地區的投資指導制度,督促省級政府執行中央的宏觀調控措施。 長期以來,管理部門習慣于對他們認為是過剩行業的投資項目進行直接的行政控制,限制進入或提高審批門檻。但實踐證明,由于信息不充分以及認識能力存在缺陷,對過剩行業的認定往往不科學也不準確。例如,2005年電解鋁價格下跌,企業經營出現困難,虧損面甚至超過了80%,但今年以來,電解鋁行業又開始回暖,市場價格明顯回升,企業業績大幅上升。鋼鐵行業亦如此,自2004年以來價格的波動十分明顯,很難說這一行業到底過剩與否。許多行業的企業可以根據市場需求情況變化自動進行調整生產,在某些煤炭企業,產量可以擴大到其生產能力的10倍,而焦炭市場行情不好,一些規模較小的企業可以暫時停產等待時機。 多運用經濟杠桿調控投資,特別是要把扭曲的生產要素價格調節到正常水平,對投資起到正確的導向作用。我國土地出讓長期實行雙軌制,即工業土地以低價協議出讓方式為主,房地產等經營性用地實行招拍掛并以拍賣方式為主,地方政府通常是以房地產用地拍賣所得彌補工業用地出讓的損失。應對這種土地出讓制度進行改革,即改變房地產經營用地100%拍賣的局面,對部分用地實行招標或掛牌出讓,以降低土地價格,降低房價。同時,要嚴格規定工業用地(特別是開發區用地)出讓價格不能低于當地的基準地價,不能任意減免,防止各地在招商引資中惡性競爭。 通過環保和安全措施限制相關產業投資。在加速工業化與城市化的過程中,應重視產能擴張與環境容量之間的關系,盡快制定與完善城市各功能區的環境容量標準,嚴格控制相關產業進入飲用水水源保護區、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生態功能保護區、基本農田保護區、水土流失重點防治區、森林公園、地質公園、世界遺產地、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歷史文化保護地等環境敏感區域,在城市總體規劃和控制性詳規編制中要體現以人為本,減少商貿服務設施建設給城市居民居住環境及質量造成損害。 通過加強礦產資源管理實現宏觀調控。我國資源稅體系有很多不足,稅率過低、征收方式存在缺陷,不只影響到地方的稅收,更為嚴重的后果是帶來了資源的盲目開采,造成嚴重浪費。因此,應盡快實施礦產資源費的收取,由現在的以產量和銷售收入作為基數,改變為以儲量為基數。投資者在獲得采礦權之前,就要先交納一筆“資源占用費”。通過資源稅費改革,一方面增加礦山的回采率,另一方面,提高礦采企業的門檻,培養有實力、有資質的煤炭開采企業,而讓那些不具技術實力和競爭能力的小企業自然消亡。 注重部門協調,探索中央政府資金合理有效的配置方式。以四川省廣元市為例,雖然中央政府強調對新農村建設加大投入,但到6月止,實際到位的各項涉農資金總盤子比2005年同期還略有減少,其中以工代賑資金減少了1000萬元,減少近1/3。所以,要使中央的決策真正落到實處,還需要各個部門的積極努力。與此同時,還需要探索中央政府資金合理有效的配置方式。例如,將中央資金切塊給地方,由省級政府根據當地情況和需要進行調劑,就比中央部門直接選擇項目要好得多;允許項目資金打捆使用,要比不同部門各自為戰更能發揮綜合經濟與社會效益。 加快養老體制、醫療體制、教育體制改革,改善消費預期,降低儲蓄率,提高消費率。改變錯誤的住房政策導向,不斷豐富住房市場體系。盡快落實將城市土地出讓金的一部分用于建設廉租房或用于對低收入家庭的住房補貼。大力發展住房租賃市場,降低自有住房持有率,使更多城市居民可以通過租房方式逐步改善居住條件,避免住房投資擠出或抑制其他消費。我國自有住房持有率達到80%以上,幾乎成為近年來全球自有住房持有率最高的國家,這樣必然造成住房租賃市場邊緣化而新房市場火爆。目前,對于高科技產業的政策支持很多,對于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優惠政策卻較少,應給予城鎮吸納勞動力較多行業更多的稅收、土地、金融政策扶持,鼓勵自主創業。 2006年1~5月,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共完成25443億元,累計同比增長30.3%,增幅比上年同期上升了3.9個百分點。 1~5月,城鎮投資資金來源累計達到32564億元,其中,國家投資、國內貸款、利用外資、自籌資金和其他投資分別為1166億元、6760億元、1399億元、17733億元和5506億元。國家投資占比由年初的2.2%上升至3.4%,國內貸款由27%下降至22%,利用外資由4.7%下降到4.4%,自籌投資由49.2%上升到53.7%,其他投資占比變化不大。 不同行業投資增長差異較大。農業實現快速增長;采礦業投資增幅超前于全部投資,煤炭、金屬礦開采、非金屬礦開采投資高速增長;制造業各月投資增速高且穩定,保持在35%~40%之間;電力投資增速相對較慢;在第三產業中,交通郵電投資增長較快,鐵路和航空業投入強度很大,2~5月,鐵路當月投資分別同比增長了245%、29%、127%和120%。商貿、餐飲投資熱度不減,金融業投資逐月放慢。房地產投資增長不快,各月增幅均比全部投資低7~10個百分點?萍肌⑽幕、體育投資增長快,而教育、衛生投資增速放緩。 今年以來,東、中、西部投資均保持平穩增長態勢,中部投資增速最快,西部其次,東部相對較慢。2~5月,月度投資平均增速超過40%的有河北、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