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n';
//判斷articleBody是否加載完畢
if(! GetObj("artibody")){
return;
}
article = '
\n'
+ GetObj("artibody").innerHTML;
if(article.indexOf(strAdBegin)!=-1){
str +=article.substr(0,article.indexOf(strAdBegin));
strTmp=article.substr(article.indexOf(strAdEnd)+strAdEnd.length, article.length);
}else{
strTmp=article
}
str +=strTmp
//str=str.replace(/>\r/g,">");
//str=str.replace(/>\n/g,">");
str += '\n 文章來源:'+window.location.href+'<\/div><\/div>\n';
str += '\n |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
|
陳隨有:從欣弗事件看企業社會良心的喪失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9日 00:00 中國證券網-上海證券報
□陳隨有 安徽華源生產的欣弗克林霉素注射液(欣弗),已經造成了5人死亡。 筆者注意到,在“欣弗”注射液悲劇發生后,人們更多地把批評的矛頭指向了藥監部門。的確,從“齊二藥”到“欣弗”,藥監部門未能盡到監管之責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但是,有一點也不能忽略,所有的外部監管都只能是外因,倘若企業自身不負責任,外部監管再嚴密,也難保不出現漏洞。筆者無意為相關監管部門辯解,而是擔心忽略了企業自身的良 心缺位問題,很難找到杜絕類似悲劇重演的正確的解決方案。 如果我們將問題全部歸結到藥監部門身上,得出的結論無疑就是加強監管,倘若把這當作唯一的結論將是非常危險的。在目前的監管機制下,要讓藥監部門提高效率并不容易。而且,我國醫藥生產企業比較分散,監管難度很大。在國外,制藥廠數量不多,但規模非常龐大,加之國外的監管體系建立得早,體系健全而完備,人員素質高,容易監管。而我國現在卻有多達6700個制藥企業,企業“多、小、散、低、亂”,讓藥監部門做到監管無絲毫漏洞并不現實。 在這種情況下,企業的社會良心感就顯得極為重要。然而,從“齊二藥”假藥事件到此次“欣弗”事件,在醫藥質量問題的背后,暴露出的都是企業社會良知的喪失和道德的淪喪。 在“齊二藥”事件中,根據規定,在購進原輔材料時必須進行檢測,從投入生產到出廠,還要經過多道環節,要經過多重復雜的檢驗程序,而齊二藥廠化驗設備非常先進,按正常程序,是完全可以檢測出輔料真偽的。但在利欲熏心之下,他們丟棄了良心,為假原料放行,造成了悲劇。 在“欣弗”事件發生后,安徽華源副總經理徐漢成介紹了有關消毒不徹底的問題,提到“消毒柜的問題”。而在此之前,安徽華源工會主席駱華宇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稱,問題可能出在消毒過程中。該公司生產車間主任袁海泉也表示,懷疑滅菌過程中熱分布不均勻,公司在使用新的消毒柜時消毒時間上縮短了1分鐘。為什么這幾位負責人同時想到消毒環節?這至少透露出一點:安徽華源在消毒環節不夠規范,而這種不規范他們自己事先就已經知道,但沒有及時采取相應措施! 因而,在要求藥監等部門加強監管的同時,必須采取措施,迫使企業找回良知,遵守基本的道德底線,對于事關人的健康和生命的藥品生產嚴格把關。如何做?最重要的一條就是提高相關企業和責任人的違法違規成本,事實上,國外也是靠這種措施來迫使醫藥生產企業自覺嚴格加強質量管理的。遺憾的是,在我國,事故成本主要是由企業承擔的。一起重大事故發生后,企業很快就死掉了。然而,對有關責任個人的處罰,卻遠沒有達到令其他人心有余悸的地步。 不提高個人的違法違規成本,而全部由企業承擔責任是很難給一些人留下記憶的。有了“齊二藥”中相關責任人處理的疲軟,才有了今天的“欣弗”悲劇,對“欣弗”中的責任人倘若再手軟,悲劇還可能重演。企業要找回良心,必須有最嚴厲的懲戒制度作為保障。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