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n';
//判斷articleBody是否加載完畢
if(! GetObj("artibody")){
return;
}
article = '
\n'
+ GetObj("artibody").innerHTML;
if(article.indexOf(strAdBegin)!=-1){
str +=article.substr(0,article.indexOf(strAdBegin));
strTmp=article.substr(article.indexOf(strAdEnd)+strAdEnd.length, article.length);
}else{
strTmp=article
}
str +=strTmp
//str=str.replace(/>\r/g,">");
//str=str.replace(/>\n/g,">");
str += '\n 文章來源:'+window.location.href+'<\/div><\/div>\n';
str += '\n |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
|
國外農產品進來了 拿什么保護中國農業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6日 16:49 中國經營報
國外農產品進來了 國內農產品出不去 8月1日,一艘美國商船停靠在青島港,裝載著國內企業定購的5.2萬噸美國玉米。這意味著,今年中國玉米進口量將至少是去年的15倍。 幾乎與此同時,吉林農民姜利全靜靜坐在自家玉米地旁,盤算著今年的收獲能否賣個好價錢。他聽說最近玉米價格不高,市場前景恐怕不會樂觀。“如果新玉米上市時有大量進口玉米進來,我們的玉米價格就會被壓得很低,賣不出去了。”吉林農委一位負責人憂心忡忡地對記者說。 實際上,包括玉米在內,目前我國很多農產品貿易似乎正被堵在一個黑暗的胡同。國外農產品我們敞開大門放進來了,但我國有能力出口的農產品卻受到各種限制。 大豆產業前車之鑒 此前10年來,我國每年數千噸的玉米進口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反而在那段時間里,我國每年有600萬~800萬噸的玉米出口到韓國、日本等地。 自去年7月份美國的轉基因玉米獲得農業部批準進口后,已有深圳、山東、四川的企業訂購了近6萬噸美國玉米。已有分析人士據此認為,中國玉米貿易形勢逆轉已拉開序幕,估計用不了幾年,中國將成為玉米凈進口國。 玉米產業的發展形勢,不免讓人擔心是否會重蹈大豆產業覆轍。 去年我國進口大豆2650萬噸,而今年上半年的進口量比去年同期增加15%,全年進口量可能會突破3000萬噸,而國產大豆產量僅為1500萬噸。其后果是,在大豆主產省黑龍江,大豆種植面積減少了25%,價格也由原來的每斤1.35元降到了1.03元,但當地農民的大豆還是賣不出去。 “玉米進口的口子一旦被撕開,肯定就堵不上了,大豆就是玉米的前車之鑒。”一位業內人士稱,現在已不是簡單的農民增產增收的問題,目前小麥、玉米、水稻也都面臨類似問題。 由于此前我國頒布了《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有很多人都把該條例看做我國加入WTO后控制國外農產品進口的綠色壁壘。但實際上,從大豆的進口來看,這個“壁壘”形同虛設,玉米貿易也會遇到同樣情況。 農產品貿易死胡同 面對中國同類產品,美國的玉米似乎優勢明顯。 據了解,美國政府對農地每公頃高達100~150美元的補貼和其轉基因品種的抗蟲性所節約的成本使其玉米價格極具競爭力,一般運到我國港口后所有費用都加上仍與國產玉米價格持平。而我國加入WTO后,爭取的可補貼比例為8.5%,而目前補貼只有2%,每公頃補貼合25美元,而且都是非轉基因品種。 事實上,現在不僅大豆、玉米面臨進口產品的沖擊。一些在加入WTO前被認為我國很有優勢出口的農產品也面臨著“出不去”的難題。我國加入WTO后,農產品貿易開放的程度遠遠超出其他國家。“我國多進口消耗水和土地的農產品,例如大豆、棉花、小麥等,多出口勞動力密集的農產品,例如花卉、蔬菜、水果、肉禽類等,這樣我們就利用了比較優勢,這個理論是非常完美的。但現在的問題是,我們能進的已經敞開大門進來了,但我們能出口的農產品卻受到了各種各樣的限制。”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所長張曉山說。 商務部調查顯示,我國有90%的農業及食品出口企業受國外技術性貿易壁壘影響,造成每年損失約90億美元,出口受阻的產品從蔬菜、水果、茶葉到蜂蜜,進而擴展到畜產品和水產品。國外實施的技術性貿易壁壘已成為制約我國農產品出口的最大障礙。這些國家采取技術壁壘的主要方法是增加檢疫項目、提高檢驗標準等。 中國農業何處去? “領導把有關研究單位的報告批下來后,我們一直在研究如何保護豆農利益這個問題。可能主要從品質提升上下工夫。”作為對此前有研究機構向農業部遞交報告挽救大豆產業的回應,農業部相關人士告訴記者。 據記者了解,針對大豆產業的振興,農業部早在2003年就已制定了《東北高油大豆優勢區域發展規劃》和《中國大豆品質區劃》,確定了我國大豆生產的總體布局,是推行大豆專一品種區域規模種植從而提高產品質量和檔次的基礎條件。另外,還將大豆加工企業使用國產大豆的增值稅進項抵扣率由10%提高到了13%,并取消了運輸大豆的鐵路建設基金。 另據農業部種植業管理司糧油處的人士介紹,現在農業部針對玉米、大豆、小麥、水稻每年都有良種推廣補貼,鼓勵農民使用優質高產的品種,提高種糧收益。 中國科學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黃季焜表示,實際上現在對農業的保護措施已經很少了,長期來看,真正的保護還是要靠生產力的提高。所以,在此情況下我們如何提高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如何跟國際接軌,保證我們有競爭力的農產品出得去,這是更關鍵的問題。畢竟保護是相對有限的。 (作者:楊鋒磊)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