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n';
//判斷articleBody是否加載完畢
if(! GetObj("artibody")){
return;
}
article = '
\n'
+ GetObj("artibody").innerHTML;
if(article.indexOf(strAdBegin)!=-1){
str +=article.substr(0,article.indexOf(strAdBegin));
strTmp=article.substr(article.indexOf(strAdEnd)+strAdEnd.length, article.length);
}else{
strTmp=article
}
str +=strTmp
//str=str.replace(/>\r/g,">");
//str=str.replace(/>\n/g,">");
str += '\n 文章來源:'+window.location.href+'<\/div><\/div>\n';
str += '\n |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
|
需要一種對外資并購的風險判斷機制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5日 01:54 21世紀經濟報道
本報評論員 歐陽覓劍 商務部仍然沒有批復,關于凱雷收購徐工的爭論更趨激烈。從2003年起,徐工機械就開始進行引資重組,經過兩年多的招標、談判,最終選擇私人股權投資基金美國凱雷集團,雙方于2005年10月簽訂協議。協議順利通過了地方政府和發改委的審批,但一直沒有等到商務部的批復。 在等待商務部批復的過程中,三一重工執行總裁向文波通過自己的博客發難,對這樁交易提出質疑,掀起了反對凱雷收購徐工機械的高潮。商務部聯合其他五個部委召開座談會,聽取有關方面的匯報,向文波也受到邀請。然而“聽證會”之后,形勢仍然不明朗。 據報道,中國政府官員日前就此問題舉行了一次前所未有的會議。國際投資基金收購中國大型國企絕對控股權,這是第一次,沒有先例可循。而就企業并購召開專門會議,在中國也是首次。 一樁歷時近兩年之久的收購,交給商務部審批的時間又長達半年,但有關部門仍然沒有形成明確的意見,由此可見這樁交易爭議性之強。反對者的指責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危及國家經濟安全,他們認為,徐工所從事的機械制造業是戰略產業,應該掌握在中國人自己手里,不能出賣給外資;二是賤賣國有資產,他們認為,徐工是行業龍頭企業,市場占用率最高,品牌價值就高達80億元人民幣,作價20億元人民幣(2.55億美元)就賣給凱雷,是對徐工價值的嚴重低估。他們進而揭露,在競購的外資中,凱雷的報價也不是最高,摩根大通基金的出價更高。向文波更是表示,三一愿以高于凱雷的報價收購徐工。 但是,這兩個方面的理由都不能夠遏止管理層出賣徐工的決心。他們聲明,徐工處在困境之中,面對外資和民企的雙重夾擊,前者有資金、管理和技術優勢,而后者則機制靈活,它們蠶食著徐工的市場份額。徐工的行業老大地位只體現為資產總量,但這同時也是徐工的歷史包袱,大多數下屬企業虧損,需要支付成本進行剝離;銀行貸款、不良資產以及或有負債居高不下;職工人數眾多,下崗職工和退休職工也就多。徐工集團急于通過改制解決歷史問題、甩掉財務包袱。徐工通過出賣股權所得的資金,主要將用于剝離資產和安置職工。 徐工要將自己賣出去,但又想保留管理層和品牌。于是,產業資本就被排除在外,這既包括國際機械制造業巨頭,也包括國內同行。徐工傾向于選擇金融資本,將自己賣給投資基金,它又看不上國內的投資機構,當時德隆曾與徐工進行接觸,但很快就知難而退。而且,在這個階段,外資非常青睞大中型國有企業,因為它們一般都在一些基礎性產業中占有較高市場份額,而這些產業在今后幾年將有良好的發展前景。 這樣看來,大中型國有企業和國際投資基金,是一個愿賣,一個愿買。既然如此,以后會有更多類似案例,甚至變成一種趨勢,凱雷收購徐工只是一個開端。在這種趨勢下,應該逐步放開外資并購國企的限制,只是需要對收購程序進行規范。不能籠統地以賤賣國有資產價值和危及國家經濟安全作為理由,對普通的外資并購國企加以反對,對這兩個方面的判定,都應由專門的機構負責,國資委應該履行出資人的職責,保證國有資產以應有的價值出售,而戰略產業部門也應對風險有所把握。 另外,在凱雷并購徐工案中,管理層決定了收購的方向和進程,他們因為要保留管理層和品牌而選擇了投資基金,而作為出資人的地方國資委似乎甚少表達自己的意愿。今后的國企并購,出資人的利益應該得到更多體現。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