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n';
//判斷articleBody是否加載完畢
if(! GetObj("artibody")){
return;
}
article = '
\n'
+ GetObj("artibody").innerHTML;
if(article.indexOf(strAdBegin)!=-1){
str +=article.substr(0,article.indexOf(strAdBegin));
strTmp=article.substr(article.indexOf(strAdEnd)+strAdEnd.length, article.length);
}else{
strTmp=article
}
str +=strTmp
//str=str.replace(/>\r/g,">");
//str=str.replace(/>\n/g,">");
str += '\n 文章來源:'+window.location.href+'<\/div><\/div>\n';
str += '\n |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
|
易憲容:中國20多年的改革開放政策發生逆轉了嗎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1日 07:15 每日經濟新聞
易憲容 隨著限制外資炒作國內房地產意見的出臺,隨著內外資兩稅并軌呼聲的高漲,隨著對外資大量并購國內企業的質疑,國外媒體與業界人士紛紛打電話問我,是不是中國20多年來的改革開放政策發生了逆轉,是不是中國開始關閉改革開放的大門了? 從我的觀察來看,中國改革開放的政策不僅沒有發生逆轉,相反,中國經濟的開放程度會越來越高。 對外國資金進入國內房地產市場進行政策限制,并非中國特例,是國外許多國家都發生過或正在發生的事。通過這些限制,使房地產炒作、投資無利可圖。既然世界上多數國家對外資進入房地產市場都有許多限制,中國這樣做也屬有規可循,國外投資者有什么理由對中國的類似政策作出改革開放出現逆轉的判斷呢?即便國外對外資進入該國房地產市場沒有多少限制,也并不能因此證明中國對外資進入房地產市場設限是開放的逆轉。 保證每一個居民基本的居住權是現代文明社會的基本要求。對于中國來說,住房的生產、交易及分配優先條件首先應該滿足全體民眾的基本住房需求,以提升國內居民的住房福利水平,而不是財富升值的投資。特別是在土地產權公有制條件下,讓土地這種公有稀缺資源被社會每一個公民分享,正是政府的義務與責任。在國內民眾住房條件還很差、住房福利水平還很低的情況下,讓稀缺資源成為外國資金炒作的投資品,恰恰是政府的失職。中國政府對外資炒作國內房地產設限有充分理由。 有人指責,中國政府限制外資投資房地產是一種歧視政策,是中國政府的短期行為。這里先要分辨“歧視”與“不公”。如果世界范圍內已形成完全開放、沒有任何交易障礙的統一市場,那么對各項交易當然應該一視同仁。問題在于,目前世界上并不存在這樣的統一市場,國與國之間總是存在這樣或那樣的貿易障礙。既然國與國之間存在種種貿易障礙,那么交易者進入他國市場自然會受到種種限制。而中國政府對外資進入中國房地產市場設限正是這樣一種限制,如果視之為政策歧視,那么這種歧視所在多有,并非中國政府的發明。外國人進入美國得受到簽證的限制,是不是也屬于對外國人的歧視呢?這根本不是歧視。所謂歧視,應該是在同一條件下采取不同的政策。在中國的土地上,中國人與外國人對住房占有這個前提根本不同,采取不同的政策,何談歧視! 中國政府之所以對外資進入國內房地產市場設限,原因在于炒作盛行,威脅到了國內民眾的基本生活保障。當炒作發展到頂峰、引發國內經濟危機時,外資會迅速撤出,經濟危機的成本只能讓國內全體居民來承擔。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印證了房地產炒作的危害。中央政府出臺限制外國資金炒作房地產政策是明智的,更何況限制政策十分溫和。 當然,也有人說,目前限制外資炒房所起效果可能不大。但在我看來,政府不用擔心外資規避這些限制,重要的是發出明確信號,外資進入中國房地產市場已設限,外國投資者要進入一定會面對種種政策風險。 目前政府出臺一些外國資金進入中國市場的限制性政策,并不表明改革開放的逆轉,更不是中國開放大門關閉的征兆,而是有目的地對某些行業與市場化不符的行為進行清理。中國改革開放的步伐是任何人或任何力量都無法阻擋的,但在開放大潮中,如何保護國家利益、如何保護絕大多數民眾的利益,也應提上議事日程。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