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n';
//判斷articleBody是否加載完畢
if(! GetObj("artibody")){
return;
}
article = '
\n'
+ GetObj("artibody").innerHTML;
if(article.indexOf(strAdBegin)!=-1){
str +=article.substr(0,article.indexOf(strAdBegin));
strTmp=article.substr(article.indexOf(strAdEnd)+strAdEnd.length, article.length);
}else{
strTmp=article
}
str +=strTmp
//str=str.replace(/>\r/g,">");
//str=str.replace(/>\n/g,">");
str += '\n 文章來源:'+window.location.href+'<\/div><\/div>\n';
str += '\n |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
|
章劍鋒:宏觀調控應警惕重蹈與影子博弈的覆轍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8日 07:31 每日經濟新聞
章劍鋒 以往的調控政策收效不大,提醒我們在此輪調控中應該吸取以往與影子博弈的失敗教訓。 近兩年間,特別是去年有了新、舊“國八條”之后,有關房地產的調控工作無一不是圍繞著抑制投資膨脹、削減投資熱度展開,可以說,這是政府啟動調控的直接原因。遺憾的是,現今我們所看到的結果與預期有著明顯的反差。 近期有兩組房地產數據需要引起注意。一組是國家發改委的70城市6月房價監控數據:新建商品房價6月同比上漲6.6%,二手房價與非住宅商品房價分別同比漲幅4.9%和5.3%;另一組是國家統計局的今年上半年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規模:今年上半年城鎮固定資產投資中,房地產開發投資7695億元,增長24.2%,加快0.7個百分點。長期以來,全國城市房價體現在公開的數據上呈每月上漲態勢,與此同時,房地產開發投資規模又沒有被有效壓縮。這說明歷時兩年的諸項調控收效并不理想。 房地產開發投資逐年增長,有關部門不得不承認這樣一個事實,即自2000年以來,房地產開發投資已連續5年保持20%以上增速。除了市場需求旺盛拉動房地產開發投資快速增長及慣性作用,投資沖動也是推力———一些地方尚未完全擺脫盲目和片面追求經濟增長速度的思維模式,把增加投資作為推動經濟快速增長的主要手段。有鑒于此,房地產投資甚至面臨一輪反彈風險。 這種顧慮不是盲目臆斷。今年春節期間,我曾對中部地區一些城市進行考察,考察結果增加了這種顧慮。僅就開發投資規模而言,一些人口密度過低、資源貧乏、需求滯后、消費薄弱的小型城市已迎來一輪投資過剩的惡果,面臨著一次“沖動的懲罰”,大面積的空置率等待著幸運之神的眷顧和消化,消費能力的低效與不濟又將市場拖入了冷門,地方官員為此焦慮異常,只能動用政策工具刺激市場,以期復蘇。 一般而言,造成此類狀況的直接原因是地方政府的政績需要,這種需要又為開發商與投機者開了方便之門,一些地方政府因此成為最大的城市開發商或投機商。地方利益與中央利益的對立、沖突使各自的出發點不能同軌運行,看似高效與嚴厲的政策被明目張膽地打了折扣,形同虛設,微觀的地方化解、稀釋或架空了宏觀政策。 在此情況下,過去兩年我們的調控差不多都將精力放在與一些虛幻的影子博奕和廝殺上了。政策幾乎兼顧到了市場的方方面面,又是打擊投機,又是抑制投資,又是限價格、套型和比例,但又往往調而難控。根本原因還是沒有找到一個實體調控對象所致。 這個實體調控對象就是慣有的行政治理績效考核體制,現在人們都在批評地方政府,但不要忽略,慣有的行政績效考核體制一開始就賦予了地方政府片面追求經濟增長的任務,對上有交代,對下有面子,成為一種責任鞭策。所幸的是,GDP至上的業績取向已有改變的趨勢。 地方政府公司化,利益組織固有的私益沖動往往會加劇它們的投機取向。這正是地方政府成為城市最大的開發商與投機商的必然原因。而政策所指的炒房和投資、投機等種種市場不健康現象,只是地方政府身上投射出來的一些凌亂的影子。 如果不能將調控指向對準治理體系內部,使自上而下的利益訴求和價值定位趨同,那這一輪調控無疑又是在與一系列影子展開博弈,花費再大的成本也無濟于事。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