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在就業與發展之間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2日 16:25 金時網·金融時報
強興華 每一年的夏季,是大學生的畢業季節,也是不少人痛苦的季節,因為這些畢業的大學生不得不面對這樣一個問題:就業。其實,痛苦的不僅僅是大學生,還有他們的父母。“兒子找工作的事讓我頭疼———大學畢業,幾段臨時工做完就沒有著落了。”5月8日,陳同文在上海市虹口區自己簡陋的居室接受某媒體采訪時,面色嚴峻地向記者陳述了這樣一個事實。據教育部統計,大學畢業生待業人數呈逐年增長態勢:2001年34萬人,2002年37萬人,2003年52萬人,2004年69萬人,2005年達到了79萬人;2006年預計接近百萬大關。目前,大學生就業難的狀況日益嚴峻。“畢業即失業”在一些大學生那里,成為不得不接受的痛苦現實。 整個社會的就業狀況也不容樂觀。國家發改委聯合其他部門共同發布的《2006年就業面臨的問題及政策建議》顯示,2006年,勞動力供大于求壓力進一步加大,16歲以上人口增長達到高峰。今年需要安排的就業人口為2500萬人,而今年有可能新增的工作崗位僅1100萬個,勞動力供大于求的數量達1400萬人,這個數字比去年增加100萬人。顯然,今年新增的崗位遠不能滿足就業需求。 就業問題涉及到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因此是一個重大的經濟社會問題。就業問題解決不好,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得不到保障,就有可能產生社會不穩定因素,進而影響到經濟社會的發展。從這個意義上講,無論如何強調解決就業問題的重要性,都不為過。 道理雖然擺在那里,也為大家所接受,但要解決問題,還必須從現實情況出發。現實之一,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當然也是一個勞動力大國。這里的“大”,不僅是指人口與勞動力絕對數量上的龐大,更指的是,與中國現實的資源稟賦相比較,中國的人口與勞動力在相對數量上也是龐大的。也就是說,以中國現有的資源,在現有生產方式沒有根本改變的情況下,并不足以保證現有中國勞動力充分就業。現實之二,就是現有的經濟發展模式,正在不斷地對勞動力產生擠出效應。有人說,經過二十幾年來的發展,我們已經步入了一個無就業發展階段。這種說法當然過于絕對,也未必可能與現實相符。但就經濟發展的規律來說,經濟的發展一般會帶來裝備水平的提高和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前一個提高會導致每一個勞動力將占有更多的生產資料,從就業的角度來說,也就是社會吸納每一個勞動力所需要的資金總量將會不斷增加;后一個提高則意味著每一個勞動力將會有更多的產出,更少的勞動力將能夠支撐起更多的經濟增長,從就業的角度來說,就是勞動力之間將會產生排斥現象。因此,無論從哪一個方面來說,如果現有的發展模式不改變,發展對于勞動力吸納的邊際作用將會越來越小。這一規律已被先發國家的經驗所證實。不幸的是,目前的中國也正處于這一發展軌道上。在這一軌道上,無就業增長雖未必與現實相符,但僅通過簡單的經濟增長,顯然也不可能完全解決中國的就業問題。現實之三,就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失業幾乎是一種必然現象。因為只有存在著失業即勞動力過剩,勞動力之間才會有競爭,勞動力市場的健康運轉才有可能。這一情況當然與目前中國就業問題的總體狀況不符,但卻有可能符合某些特定行業的情況。這也是我們討論中國就業問題時所必須注意到的一個問題。 從上面這些情況出發,要使中國的就業問題得到解決,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應該引起我們的充分重視。 首先,解決就業問題,還是要靠發展。現有的發展模式,雖然就業的邊際效應不斷減少,但是,同樣可以肯定的是,只要有發展,就一定能夠帶來就業的增長。何況,中國目前仍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發展是硬道理”,發展所帶來的社會財富的增長,也能夠為就業問題的解決提供一個較為寬松的社會環境。 其次,要充分注意從解決就業問題的角度,改變發展的模式。這里面,有兩個問題必須厘清。一是科技進步與就業的關系問題。發展離不開科技進步,但科技進步所促成的發展,未必一定會對就業產生排斥作用。發展勞動密集型的產業,可能會需要更高的科技含量。例如,開發與發展綠色農業,就能夠做到發展與就業很好的結合。從一定意義上來說,這也許是一條更適合中國這一人口大國的發展道路。二是就業與資源的問題。任何發展都離不開資源的消耗,但有一些發展,在能夠解決就業問題的同時,卻只需消耗相當少的資源,例如體育文化產業。這些產業,切合中國人口大國這一現實,也是今后中國發展所必須經歷的階段(即所謂的發展“軟實力”)。如果我們處理好這兩個方面的問題,我們的發展模式就會有較大的改變,發展與就業的矛盾也就會得到很好的解決。 最后,我們所不得不提到的一個問題,就是壟斷行業的高收入問題,這實際上是一個公平就業問題。據報道,目前我國一些壟斷行業的勞動者收入已與一般行業的收入形成了明顯的落差,即便是在壟斷行業內部,同一工種不同身份的就業者,其收入差距也相當大,甚至能夠達到十幾倍的差距。這種非市場因素所形成的收入差距,一是扭曲了勞動力本身的價值,由此產生的過低的收入,也改變了就業的性質,產生了有工作而沒正常收入的現象;二是扭曲了國民收入分配機制,增大了就業問題的解決難度。因此,只有打破不正當壟斷,矯正被扭曲的國民收入分配格局,市場經濟才能在就業方面發揮出正常的功效。 發展的目的是“以人為本”,而只有做到充分就業,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才能夠得到保障。從這個意義上說,解決就業問題,就是切實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