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新聞觀察:紀念這樣的災難應超脫商業利益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8日 19:33 工人日報天訊在線
30年前的7月28日,一場大地震使唐山成為一個世界矚目的悲情城市——在那個恐怖的凌晨,幾十萬人罹難和受傷,一座工業重鎮遭到重創。自茲而始,“唐山大地震”成為一樁注定不可能被遺忘的歷史事件;自茲以來,對逝者的祭奠便成為唐山人生活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據《民主與法制時報》7月16日報道,為了給人們的祭奠提供便利,在地震遇難者集中埋葬地之一的唐山南湖公園,一家公司興建了“唐山大地震紀念墻”,人們可以在紀念墻上鐫刻上罹難親人的名字——但卻需不菲的費用:墻正面每一姓名收費1000元,背面800元。 據悉,該墻自2004年興建以來,即引發了公益和商業的爭議。數十萬人一夜罹難,一座城市頃刻被毀,那份慘烈確實需要永遠銘記。在遇難者入土為安的地點建立紀念墻,讓哀思有所寄托,既方便個人的憑吊,也便于舉辦一些集體的紀念儀式,因此,單就這面紀念墻本身而言,確屬可圈可點。然而,興建這樣的紀念設施,采用商業化的方式卻大為不妥。這是因為,30年前那場地震,固然是每個個體、每個家庭的災難,同時,更是一座城市的災難,是燕趙大地的災難,甚至是一個國家的災難,是全人類共同的災難。對待這場災難,建立這樣一面紀念墻,就有了公祭的性質,它理應超脫商業利益。 這樣的紀念墻不僅僅是為罹難者家人提供一個祭祀的墓碑,它同時也是我們這個時代留給后代的災難記憶,向后人傳遞著我們對待人類群體災難的態度,見證著我們對死難者的心情。堅硬的花崗巖將把這些豐富的信息傳至久遠。在這樣的墻壁上,當然最好不要留下什么銅臭氣息。如果后人知道,“這面墻上并非地震死難者的全部,這些名字都是花了錢才刻上的”,他們將作何感想? 當然,反對這樣的事情進行商業化運作,并非是說它必須由政府運作,必須由公共財政拿出資金,也并不是說死難者家屬絕對不可以承擔一定成本。但前提應該是公益和自愿。政府部門完全可以通過合理引導和政策支持,讓民間的公益慈善機構通過廣納社會各界捐助來完成這樣的項目,并且一定要盡可能把所有能找到的罹難者名字全部鐫刻到墻上。只有這樣,這一項目才有其真正意義,才會具有更大的感召力,才能慰藉所有的亡靈。 這一做法的另一不妥之處在于,它有可能對某些罹難者家屬造成傷害。因為,并不是每個家庭都有充裕的財力為死難的親人如此鐫刻一個姓名。斯難未遠,哀痛永垂。如果僅僅是因為家庭的經濟原因,讓一些罹難 者孤魂無寄,未免太過功利。據報道,2004年該項目甫始,就有唐山人悲憤地指出:“這種行為不亞于在唐山人傷口上撒鹽”。在唐山人漸漸走出地震帶來的痛苦時,出現此種舉動,實在不該。金錢而不是災難本身成為可否“鐫名紀念”的標準,的確有些嘲諷意味。而且,即便可以容忍這一項目的商業化運作,其收費標準也未免過高,其做法很難逃脫“發死人財”的指責。 對這種“為了金錢的紀念”,竊以為,政府相關部門應立即予以規范,引導其回到公益本位。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