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當前是打破壟斷深化改革的合適時機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5日 02:17 21世紀經濟報道
王躍生 最近,關于壟斷行業的報道不斷見諸媒體,要求打破壟斷的議論也越來越多。從北京移動令人失望的“降價”舉動引起的公眾非議,到出租車價格上漲令消費者和的士司機聯聲叫苦而壟斷性的出租汽車公司卻寸利不讓帶來的廣泛質疑,再到最新公布的各行業收入榜中壟斷行業的獨占鰲頭,令民眾不滿的是,這些壟斷行業或是企業的高收入,并非因為他們付出了多大的努力,做出了多優秀的業績,而完全是由于其壟斷地位。在各行各業都在競爭日趨激烈殘酷的市場經濟中拼搏之時,壟斷行業的豐厚利益和旱澇保收顯得特別引人注目,于是,打破壟斷的呼聲不絕于耳。 不過,壟斷并非群情激憤就能輕易被打破的,況且有些壟斷確有其合理的一面,并非都是壞事。那么,究竟應如何看待處于市場經濟轉軌中的壟斷?其中哪些需要打破?又當何時打破、如何打破呢? 壟斷的類型 一般而言,經濟學中所說的壟斷有自然壟斷和行政壟斷兩類。所謂自然壟斷,是指由該行業的自然屬性和技術特性決定的壟斷,其產品或服務天然應由一家企業壟斷性提供,獨家壟斷效率最高。如果改由多家企業供給,效率必然降低,并且進入的企業越多,效率越低。屬于這類自然壟斷的,有鐵路、電信、郵政、電力、城市供水、供氣、排水等等。行政性壟斷,指的是并非由于自然屬性和技術特性的要求而進行的壟斷經營,它是出于某種人為的考慮,通過政府行政性地規定讓某些企業在某個行業從事壟斷性經營,其他企業不得進入。這類壟斷,如銀行、保險、城市出租汽車等等。 對于行政性壟斷,目前一般看法是除非一些例外情況,均應打破,從而建立競爭性市場,同時由政府嚴加監管。對此我們沒有太多異議,姑且不論。就自然壟斷而言,由于其作用特殊,又有其理論依據,因而對是否保持壟斷,爭議頗多,很值得一議。 實際上,所謂自然壟斷行業必須保持壟斷性的經濟學理論依據并非那么牢不可破,有些甚至是似是而非的,因為理論本身也在不斷變化。早期的經濟學理論的確認為自然壟斷行業應該保持壟斷性。它從“邊際成本不斷降低”和“無限規模經濟”的角度定義自然壟斷,認為如果打破壟斷,就會帶來效率損失。但是,20世紀后期關于自然壟斷的經濟學理論大大發展。根據這些新理論,自然壟斷的范圍有所擴展,凡是具有“次可加性”(獨家生產全部產品或服務的成本低于多家企業分別生產這些產品或服務的成本之和)的行業就被認為是自然壟斷,但具有成本次可加性特征的行業大多都是可競爭的,不需要獨家壟斷。這幾年,經濟學家又嘗試從“網絡特性”角度定義自然壟斷,認為網絡特性和網絡效應是自然壟斷的基本特征。 經濟學家這些抽象概念公眾當然可以不懂,但這些討論不僅具有理論意義,而且具有政策意義。從政策層面來說,上述理論進展所表明的是,許多以前被認為需要壟斷經營的行業,實際上并非自然壟斷,更不需要獨家經營。譬如,按照上述新理論,鐵路和電力是具有自然壟斷屬性的行業。但是,并非鐵路和電力的所有生產環節都是自然壟斷。實際上,具有壟斷性的只有該行業中的一小部分,大部分都屬于競爭性環節(鐵路行業中具有壟斷性的是鐵路網,其余如列車、客貨運輸、機車維修等都是競爭性的;而電力行業除電網外的電力生產等環節都完全可以競爭的)。 改革壟斷的經驗與教訓 正是依據上述理論,西方發達國家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對自然壟斷行業進行改革,包括采取產權私有化和引入競爭。其中,英國鐵路、電信、水業、電力方面的改革被認為是具有代表性的成功范例。也正是基于上述理論,特別是借鑒發達國家改革的經驗,我國從1990年代后期也開始對壟斷行業進行改革。如眾所周知的中國電信南北分拆(分拆為中國電信與中國網通)、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的雙寡頭競爭、國電公司分拆為國家電力公司與國家電網公司等等。不過,總體而言,我國壟斷行業的改革步伐是有限的,基本上沒有超出變獨家壟斷為寡頭壟斷、變全國性大壟斷為區域性小壟斷的范圍,從而使真正的競爭市場結構并未形成,對壟斷企業的產權改革也進展緩慢。這種有限的改革,與世界潮流、與消費者的期望、與改革開放的形勢都很不相稱。于是也才有了本文開頭說的中國移動的扭捏降價、壟斷行業的畸高收入等等怪現象。 問題是,為什么我國壟斷行業改革如此困難重重,打破壟斷這般步履維艱?在我看來,并不是改革缺乏理論基礎和現實需要,也不是難于找到可資借鑒的經驗和模式,更不是專家們設計不出可行的改革方案。前述之理論進展、發達國家打破壟斷的經驗、我國自己改革壟斷行業的成功嘗試、特別是人民群眾打破壟斷的呼聲,都為進一步破除壟斷創造了條件。改革進展緩慢、步履艱難,說到底在于利益,在于利益集團的博弈,在于要求打破壟斷的力量還弱于維護壟斷的力量。壟斷行業的既得利益集團和利益相關者,當然會反對打破壟斷。各級政府出于平衡各方利益,同時也出于自身利益的考慮,有意無意間支持壟斷,也進一步延緩了改革。 但是,如果說十年前打破壟斷尚能延緩,可擇機而行的話,今天則已經到了不可拖延、必須加快進行的時刻。同時,當前的形勢和環境,無論從經濟上還是從政治上,也為打破壟斷、深化改革創造了時機。 因為首先壟斷行業是經濟領域中舊體制的最后堡壘。我國改革開放幾十年來,大多數部門和行業都進行了較為深刻的改革。僅就經濟領域而言,實際上市場經濟的框架已經形成,該改的差不多都改了,只剩下壟斷行業,依然保留著很多計劃經濟時代的思維方式、運行方式和特征。它們占據著關鍵領域和最優質的經濟資源,享受著最多的特權,卻經營效率最低,浪費最大。同時憑借手中的特權,以廣大消費者和國家利益為人質與政府博弈,同消費者周旋。如果改革要繼續深化,必須直面這些行業和利益,而這些領域的改革也將創造極大的制度變遷收益。 另一方面國內國外、理論現實的經驗都已經驗證了壟斷行業改革的效果,并提供了成熟的改革模式和方法。加之現在全球仍處于打破壟斷的潮流之中,我們當然應順應潮流,因勢利導。由于電信行業的有限改革,消費者已經獲得了不少實惠。由于適度開放、引入競爭,銀行、保險、航空等行業已經面貌改觀,效率提升。進一步深化產權改革,開放競爭,建立競爭加監管的結構,將會帶來更大的效果。此外,目前外資大舉進入、民營經濟不斷壯大,也為壟斷行業的產權改革和競爭化創造了很好的條件。 說當前是打破壟斷深化改革的合適時機,更是當前改革開放的形勢之需。毋庸諱言,近年來由于利益格局調整和某些改革政策的失誤,對于市場化改革方向和方式出現了一些質疑和爭議。正因為如此,中央才一再強調改革方向不能動搖。應當看到,對改革的質疑,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利益關系失衡,而在造成利益失衡的因素中,壟斷行業的影響不容忽視。就是說,壟斷行業對資源和權利從而利益的壟斷,是引起改革爭議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系北京大學國際經濟研究所所長)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