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杉:鐘偉觀點比較客觀 房價問題實為金融問題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7月13日 08:20 中華工商時報 | |||||||||
□劉杉 在對地方政府和開發商進行猛烈的炮轟之后,我們或許發現,道德批評和情緒宣泄,最終只能成為房價繼續上漲的伴奏曲。 透過房地產市場簡單的供求關系,對房價上漲原因的探尋,應該在宏觀經濟的坐標系
在眾多學者觀點中,我認為徐滇慶教授和鐘偉教授的觀點比較客觀,而且切中要害。 徐滇慶教授認為,房價問題最終是金融問題。我給他的觀點歸納為兩點,一個是貨幣發行量過快,導致流動性泛濫;一個是銀行信貸偏好,導致開發商資產負債率過高,資金成本較低。 而鐘偉教授認為,解釋房價痼疾涉及三個因素,一是發鈔過量,二是地方政府沒有建立住房保障制度,三是收入分配不公。 徐滇慶和鐘偉都是金融專家,他們對于金融問題的研究比較深入,而他們將房價問題最終歸因于金融問題,說明房價問題的確是宏觀經濟問題。 無論是地方政府炒地,還是開發商炒房,其行為都是利益驅動下的本能反應。如果撇開道德層面的東西,我們發現,地方政府和開發商的行為都是合法的,也是符合經濟規律的。當然,地方政府和開發商的社會責任缺失,最終使他們的合法行徑遭到了道德批判,也讓中央政府不得不出臺嚴厲的調控政策。 而在撥開房價供求曲線的迷霧后,不難發現,導致房價一路上漲的最為關鍵的因素是金融,正是貨幣和信貸政策的寬松,推動房價不斷攀升。 簡單而言,影響房價走勢的主要因素是供求關系。由于房地產市場需求旺盛,而供給不足,價格上漲就是自然的結果。 那么,又是什么因素促使需求不斷膨脹,致使房價不斷攀升? 是貨幣。 正是貨幣的充裕供給,一方面導致房地產信貸大幅增長,一方面導致私人貨幣收入大幅增加。 貨幣發行過量源于中國經濟的外部失衡,也就是說,因為持續的外貿順差和外資流入,使得央行被動增發基礎貨幣,導致商業銀行體系內流動性過剩。而商業銀行出于自身的經濟壓力和利益驅動,采用合規和違規的手段,大量發放房地產信貸。銀行的放貸沖動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違規向地方政府提供貸款,用于土地開發;一方面是合法向開發商和個人提供大量開發貸款和購房貸款。 地方政府利用銀行貸款進行土地開發,在提升土地價格的同時,也創造了拆遷戶對住房的被動需求。而開發商在獲得廉價資金后,則在囤積住房的同時,既不需要付出太多的財務成本,也不必承擔金融風險。至于購房者,由于銀行房貸供應充足,而且利率很低,則為何不超前消費,又為何不借錢炒房生財呢? 由此看來,影響房價的根本性問題是金融問題,是貨幣政策創造了房價上漲的宏觀環境。 當然,私人貨幣收入的大幅增加,也刺激了房產投資,進而擴大了需求。而導致房產投資需求不斷增加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收入分配不公。由于增加的貨幣收入集中在少數人手中,這又創造出少數富人對投資品的需求。這是因為,富人手中的大量現金配置在投機性需求方面,而其用于不時之需的儲蓄性貨幣需求則比重很低。 很不幸,房地產成為最好的投資品。 投資,進而投機,則是推動房地產需求旺盛的又一個貨幣因素。 在貨幣政策處于兩難境地的宏觀環境下,解決普通居民住房問題的最好辦法就是進行市場區隔,也就是我在幾篇評論中強調的,住房“國六條”和“十五條”的關鍵點,就是進行了市場區隔。通過70%規劃和90平米戶型的限制,區隔出一個帶有政府管理型的市場,這個市場的目標不是實現充分競爭,而是要達到提供普通人住房的政策性目標。 在市場進行區隔后,貨幣因素在競爭性的房地產市場會繼續扮演影響價格的決定性角色,但那只是富人的游戲道具,而與大眾無關,因為房價的漲跌只是財富的重新分配,而不會影響到普通住房的供給和人們獲得住房的幸福感。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