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百萬的惡搞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7月11日 15:53 解放日報 | |||||||||
央視足球解說員黃健翔“嘶吼3分鐘”,立刻轉化為經濟效益。有人算出來了:光鈴聲下載之類無線增值產品,就價值百萬元。 但是,黃先生此番激情迸發顯然是即興的,未經事先策劃,也沒有通知某個獨家買斷了他互聯網無線增值產品版權的網站,網站沒能及時抓住商機,開發相關產品。熱點稍縱即逝,網站眼看反應快的人撈了錢,自家再推出同類產品已無意義,索性舉起版權武器,勒
網絡是一個有趣的地方,網民的價值觀其實總體并沒有背離現實世界,表達方式卻相當不同,常以“惡搞”、反話形式出現。比如芙蓉姐姐、木子美等人在網絡走紅,網民是真心喜愛尊重她們嗎?不是,絕大多數網民是把她們當作鄙視、審丑的對象,她們提供了娛樂功能。再如此次走紅的黃先生“3分鐘”,除了一批赤膽忠心的粉絲為偶像辯護,網上輿論的主流觀點還是認為黃先生激情來得莫名其妙,發泄得有違職業要求。只不過網民采用了惡搞的方式,文字、彩信、音頻、視頻、flash,寫實版、演義版、延伸版,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把“3分鐘”可笑滑稽的部分解剖出來,放大變形。這其實是一種內核嚴肅的黑色幽默,制作者奇思妙想,富有創新精神,值得贊賞。 有高手深諳網民喜歡逆向思維的心理,善加利用,近日就有幾位網絡“幕后黑手”現身說法,抖出一些策劃炒作的手段。通過故意引發爭議,包裝出所謂網絡名人,然后收入就隨著點擊率滾滾而來,據說鄉野少女“天仙妹妹”已經賺了200萬元。 逆向包裝法效果真的很好嗎?網絡歷來不缺名人,如屬酒香加上勤吆喝的,的確可長久立足,而那些沒有多少內涵的,炒過一陣便很快如風消逝。可悲的是,網絡流行文化往往被商家曲解,給予庸俗化的經濟價值開發。于是,芙蓉姐姐做起了車模、房模,一次次表演走秀賺出場費,但哪位消費者會沖著她去買車買房,或者哪怕對那車子房子產生好感?“一脫成名”的木子美,成了博客推廣員,又有多少人會因為她的吆喝而開博客? 歸結到一條基本的市場規律:知名度不等于美譽度,商業價值高不高,關鍵在于消費者愿不愿意貢獻“銀子”。 馬海鄰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