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月陽:宜居的進步與差距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7月10日 15:41 國際航空報 | |||||||||
上周到山東威海調研,發現這個山東半島最東端的城市也在提"宜居城市"的概念。印象里,這兩年我走過的許多城市,大多數在其城市定位中有"宜居"的概念。規模大的如北京,規模小些的如威海。 這無疑說明中國城市發展觀念上的進步?茖W發展觀正在深入人心,尤其是正在滲入各級地方決策者的觀念之中。從過于熱衷地追求經濟增長、工業增長到追求宜居,意味著
但差距也是顯而易見的。前不久北京公布了一項關于北京建設宜居城市的研究報告,北京市民給北京的宜居程度打分,結果是剛剛及格,對這個結果,樂觀的解釋可以是"北京居民對北京的宜居城市建設進展當可接受",悲觀的解釋則可以說是"差距甚大"。其實,凡在北京居住的人或常到北京出差的人心里都清楚,北京這個大都市,說繁華熱鬧名副其實,說宜居尚很勉強。這次出差,碰到一位來山東短期工作的北京人,他說客居他鄉,有時挺想家的,但一回北京就遇到堵車,一遇堵車就生氣:這鬼地方!還是走吧! 堵車只是北京不符合宜居標準的一個方面,此外還有空氣污染,還有房價過高、安居不易等等。還有一個市民不大容易體會得到的隱憂:缺水。北京是嚴重缺水的城市,即便南水北調工程竣工,也改變不了這一基本事實。一個時不時有"遷都"之憂困擾的城市,真要做到"宜居"是艱難的。其實,整個中國就是一個缺水的國家,在全國600多座城市中,沒有缺水之憂的不多。 上邊說的幾項差距都可歸為硬指標的約束。更多的是軟指標上的差距。這次來山東,坐的是火車。許久沒到過北京火車站,此次感觸頗深。北京站停車很難,只在站西邊有一個停車場,站東邊沒發現停車場,至少近處沒有。進西側停車場,只有從崇文門方向過來的車才好進,如果從東邊來,北京站前那條路不準掉頭,那就只能一直開過崇文門,到正義路一帶找地方掉頭回來。我那天是從東邊到北京站前的,為了趕時間,只好在馬路對面下車,拖著行李箱走人行天橋到站前廣場。當時是中午一點,烈日當頭,天橋上又沒有坡道,只有臺階過完天橋已是全身汗透。如果是年老體弱的人,中暑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如果說空氣污染不好解決,缺水問題不好解決,幾經改造的北京站的停車問題卻是沒有理由解決不了的。記得原先北京站站前廣場是個停車場,改造后確實好看了,停車場卻改沒了。顯然,問題出在決策者考慮的是好看而不是實用。 想想我們所處的城市,類似的毛病隨處可見:馬路很寬,人行橫道和過街天橋卻很少;城市環路出入口標牌不提前設置,司機往往錯過出入口;城市廣場建得很漂亮,背街小巷卻坑洼不平、路燈不亮、缺少公廁……這些毛病不改,即便城市建得很豪華,離宜居還是很遠。說到底是城市建設和管理的思路,須真正從以管理者為本轉到以人為本---以普通人為本。 包月陽:國際航空報財經專欄作者!吨袊洕鷷r報》總編輯,著名專家,長期致力于研究宏觀經濟和經濟體制改革,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出版有《電,尋找平衡》、《面對聚焦之點》等著作。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