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平均面積無意義 只能讓某些人自娛自樂一把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7月06日 01:42 中華工商時報 | |||||||||
萬新軍 建設部日前公布了“2005年城鎮房屋概況統計公報”,根據這個報告,我國城鎮人均住宅建筑面積26.11平方米,比2004年增加了1.14平方米。引起我注意的是,我所在的這個城市——北京的人均住宅建筑面積達到了32.86平方米,緊隨在浙江和上海之后,位居全國第三。
按說,北京的人均住宅建筑面積達到了如此的水平,應該令人高興。但實際上能達到這個平均標準的人群并不多——照此計算,一個三口之家的住宅建筑面積就應該有近百平方米。 而實際上,這個統計結果公布之后也引起普遍的質疑之聲。質疑的焦點集中在此次統計是按照“戶籍人口”進行的。按照我的理解,這種方式應該是只有具有北京市戶口的家庭才會被列入此次統計之中。那么,問題就來了,在分母不變的情況下,分子是全北京市已建成的住宅面積呢還是這些“戶籍人口”擁有的住宅面積呢?如果是前者,那顯然這個分子被無限地放大了。道理很簡單,外地人——即那些不擁有北京市“戶籍”的人口這些年在北京購買了相當數量的商品房,這一塊被計算到北京市“戶籍人口”的頭上顯然不合適。如果是后者,那也不足以說明什么實質問題,因為貧富的差距導致了住房面積上的巨大差距。一個普遍的現象是,一個富有的三口之家可以居住著200平方米以上的別墅,而一個低收入的五口之家甚至只能在幾十平方米的蝸居中度日。 今年年初的時候,有關方面公布了我國人民幣居民儲蓄存款余額已經突破14萬億元的消息,同時我國的儲蓄率也達到了驚人的46%。與此相對應的是,近5年來我國居民最終消費率卻持續走低,平均為59.5%,比世界平均消費率低了近20個百分點。 14萬億,是一個非常巨大的數字,單純地看足以令人吃驚。但實際上,這樣的數字相對于我們的14億人口來說,實際上平均到每個人頭上只有1萬元,平均到一個三口之家的家庭也只有3萬元。況且,這也只是平均數字。按照國家發改委經濟體制綜合改革司發布的《對中國城市居民收入分配結構現狀的總體判斷》的報告,我國城市居民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數已達到合理值的上限0.4左右,城市居民最低收入1/5人口只擁有全部收入的2.75%,僅為最高收入1/5人口擁有收入的4.6%。這就是說,有大約20%的城市居民占有了大致一半的財富。如果按照這一比例推算,14億人口中的2800萬人占據了14萬億元儲蓄存款中的至少7萬億元以上,達到了人均25萬元。 同樣的道理,住房面積同樣會存在著巨大的差距。不考慮收入差距,不考慮居住情況的差距,單純地計算出一個多少多少的平均數,除了會讓某些人自娛自樂一把之外,并不具有什么實質意義。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