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評論 > 正文
 

唐雙寧:在防范風險的前提下大力支持金融創新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7月05日 16:28 《中國金融》

  - 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席 唐雙寧

  當前,支持金融創新,我們需要“面對一個事實,堅持兩個原則,解決三個問題”。面對“一個事實”就是要認真面對國際上金融創新勢不可擋的事實;堅持“兩個原則”就是監管部門一方面要支持創新,另一方面要防范風險;解決“三個問題”:一是要解決認識問題,二是要解決為銀行業創新提供條件保障的問題,三是要在解決前兩個問題的基礎上解決
創新與監管的工作到位問題。

  科學把握金融創新的本質和內涵

  如何定義金融創新,是我們需要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課題。金融創新是中國銀行業的生命,是中國銀行業在競爭中求得生存和發展的必由之路。隨著經濟全球化、國際政治多極化、金融自由化和金融業務

信息化的發展,以及我國加入世貿組織的過渡期即將結束,中國銀行業正面臨著七個方面的沖擊:一是技術沖擊,金融電子化和信息化的發展,對傳統手工操作模式提出了挑戰,像電子銀行、銀行卡業務等等,已經完全不同于過去大家熟悉的手工操作業務;二是產品沖擊,如衍生產品、資產證券化、代客理財業務等,對傳統的資產負債業務將產生重大沖擊;三是利潤生成和盈利模式沖擊,新產品、新服務和新技術的出現,可以直接導致商業銀行利潤成倍增長,成本大幅下降,對中資銀行依靠傳統業務維持利潤的狀況將是一個重大沖擊;四是體制沖擊,金融創新要求商業銀行不得不向“流程銀行”轉變,實行扁平化管理,對目前的中資銀行經營體制將帶來重大沖擊;五是機構沖擊,傳統的單一銀行業機構面對產業、行業交叉的新形勢,將要演變成進行綜合經營的金融機構,對現有機構模式帶來沖擊;六是觀念沖擊,存在決定意識,技術和產品的創新,將對我們的傳統觀念產生沖擊,要求我們不斷提高認識,以適應創新發展的需要;七是監管體制和監管思路的沖擊,隨著金融創新的持續發展,監管體制如何適應,監管理念如何調整,監管手段如何跟進,是亟須考慮的問題。

  金融創新勢不可擋、方興未艾,是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不論是監管者還是商業銀行都必須面對、必須適應、必須跟上。不創新就要落后,不創新就要被淘汰。

  那么,什么是金融創新呢?根據考證,創新這一概念最早是由奧地利學者約瑟夫·熊彼特提出來的。熊彼特所認為的創新,是在原有的體系里引入“新的組合”,是“生產函數的變動”,即通過引入新技術、采用新方法、開辟新市場、構建新組織,改變生產函數的構成,引起效率提高和產出增長。

  通俗地講,創新就是創造與更新,過去沒有的東西被創造出來,過去已有的東西被不斷地更新和完善。金融創新是指金融業為適應經濟發展的要求,在制度安排、機構設置、產品技術、金融服務等方面創造性地開展的各項活動。

  金融創新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金融創新是指發生在金融領域的一切形式的創新活動,包括金融制度創新、體制創新、機構創新、管理創新、服務創新、技術創新和產品創新等。狹義的金融創新主要指技術、產品等方面的創新。目前銀監會所關注的金融創新主要是狹義的金融創新,包括:表外業務,主要是金融衍生交易;技術風險性較強的業務,主要是電子銀行和銀行卡,以及理財業務、資產證券化、商業銀行投資設立基金公司、保險公司等業務活動。當然,隨著時間的推移、條件的變化,將來還會不斷有新產品、新業務出現,需要我們不斷地研究。

  創新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我們當前所說的某些創新活動,如電子銀行、銀行卡等,在發達國家已經比較成熟,是銀行的常規業務,但在我國仍屬于新業務。

  客觀認識中國銀行業的金融創新狀況

  客觀認識中國銀行業的金融創新狀況,是做好創新監管工作的基礎。當前銀行業金融創新的現狀,可以用12個字來概括,即 “起了步,上了路,水準低,不平衡”。

  一是“起了步”。過去幾十年,銀行業務一直是傳統的老三樣:“存、貸、匯”。近年來,商業銀行開始逐步認識到金融創新的重要性,加大了金融創新的力度,創新業務發展迅速。在表外業務和衍生產品交易方面,主要商業銀行的承諾類業務、擔保類業務成倍增長,目前共有57家銀行,包括18家中資銀行和39家外資銀行,獲得了衍生產品交易資格。在電子銀行業務方面,主要商業銀行和大多數外資銀行普遍開通了電話銀行和網上銀行業務,城市商業銀行的電子銀行業務也在迅速發展。在銀行卡業務方面,截至2005年年底,銀行業金融機構發卡量已經達到了9.6億張,其中信用卡發卡量超過了4000萬張。在理財業務方面,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出現外幣理財產品,2004年開始發展

人民幣理財產品,目前4家國有商業銀行、9家股份制商業銀行、8家外資銀行已開辦個人理財業務。2005年商業銀行投資設立基金管理公司和信貸資產證券化的試點工作也已展開,工行、交行和建行分別發起設立了工銀瑞信基金管理公司、交銀施羅德基金管理公司和建信基金管理公司,國家開發銀行和建行開展了資產證券化業務。

  二是“上了路”。“上了路”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首先是建章立制工作基本上了路,根據新業務經營發展的特點,大部分銀行都制定了相應的管理制度。其次業務規模穩定增長,呈現出較好的發展態勢。2005年主要商業銀行金融衍生產品交易規模達到了14萬億元,電子銀行的交易規模超過了100 萬億元,銀行卡從2001年的3.83億張增長到2005年的9.59億張,信用卡發卡量達到 4040萬張。國家開發銀行發行了41.77億元以公司貸款為支持資產的證券化債券;建行發行了30.16億元以個人住房抵押貸款為支持資產的證券化債券。3家試點銀行設立的基金管理公司基金募集規模都超過了40億元,平均募集規模達到51.14億元。第三是商業銀行的創新業務基本上得到了市場和客戶的認可。根據市場調查,工行的“金融e 通道”、招行的“一網通”、建行的“e 路通”等品牌已經被社會公眾認同。目前市場上20多個理財業務品牌、上百種理財產品,已逐漸被社會公眾所認知。

  三是“水準低”。“水準低”是指我國銀行業的金融創新技術水平還處于初級階段,金融創新的層次還較低,也表現為三個方面:首先是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人有我亦有,人無我亦無。其次是金融創新的層次還較低,目前的業務創新和產品創新基本上還處在對國外產品的模仿階段,在金融創新的深度和廣度上都還有待于進一步提高。第三是技術含量不高。受市場環境、人力資源、工作經驗等方面的限制,我國金融創新領域缺少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業務品種。

  四是“不平衡”。金融創新在地域間、機構間存在較大差距。總的來看,東部快于中西部,目前80%的創新業務來自東部地區;已改制的大中型銀行好于其他銀行,以工行、中行、建行和交行為代表的大型商業銀行在經歷了股份制改造之后,在新產品的開發和推廣方面步伐較快;外資銀行優于中資銀行,在產品開發、市場營銷、風險控制等方面,中資銀行還存在著較大的差距。

  正確評估金融創新監管工作

  隨著商業銀行金融創新的不斷發展,銀監會對創新業務的監管工作也在隨之跟進。可以用三句話來概括銀監會在規范和推動金融創新方面所做的工作,即“認識逐步到位,組織逐步到位,工作逐步到位”。

  “認識逐步到位”是講,近年來我們對金融創新和金融監管之間辯證關系的認識逐步提高。一方面,在經濟全球化和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后過渡期即將結束的宏觀背景下,中資銀行面臨著盡快提升市場競爭力的緊迫要求,這就需要商業銀行加大金融創新的力度,監管部門要積極鼓勵和支持銀行業金融機構的創新。另一方面,金融創新又難免會產生風險,必須提高對金融創新風險管理的認識,有效規范銀行業金融機構的創新活動,提高風險監管的水平。

  “組織逐步到位”是指,我們進一步理順了銀行業金融機構業務創新活動監管的組織架構。2005年10月銀監會正式設立了業務創新監管協作部,專門負責研究制定新業務的準入標準和政策,對有關政策和標準進行跟蹤、分析和評估,為創新業務的監管提供專業和技術支持。組織機構的調整為今后進一步理順創新業務的監管工作奠定了較好的基礎,盡管組織機構設立和調整之初,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但這些問題都會隨著工作機制的不斷完善、工作經驗的不斷豐富,以及職能部門內外關系的協調和磨合而逐步解決。

  “工作逐步到位”是說,目前業務創新監管工作正在逐步規范,2005年銀監會確定了支持創新和加強監管的總體原則,即“規范與發展并重,培育與防險并舉”。同時,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法規和部門規章,規范創新工作,包括《商業銀行市場風險管理指引》、《金融機構衍生產品交易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辦法》、《電子銀行業務管理辦法》、《電子銀行安全評估指引》等。此外,還在北京、上海和深圳召開了創新工作研討會,以及10多次中外資銀行專題研討會;牽頭組織了10期對商業銀行業務人員和監管人員的理財業務培訓,培訓人數達1500多人;對銀監會各監管部門和銀監局100多人進行了市場風險檢查培訓。

  這三個“逐步到位”為進一步促進銀行業金融機構開展金融創新活動,提高金融創新監管水平,打下了一個比較好的基礎,但我們的工作還存在很多不足,我們面前還有大量工作要做,包括思想認識上、體制保障上、制度完善上、技術研究上、人才培養上、隊伍建設上,等等。

  充分認識金融創新的有利條件

  首先,銀行業資產質量明顯改善,為進行金融創新提供了前提條件。從上世紀90年代到2000年,中國銀行業的不良貸款率一直居高不下,不良貸款一度成為我國金融風險的代名詞。1999年的不良貸款率按照四級分類口徑是40%,按五級分類口徑是50%。但是經過這幾年的努力,通過清收、剝離、盤活、核呆等各種方法,2005年中國銀行業的不良貸款率已經降到1位數,降為8.9%,這是很了不起的成果,是由量變到質變的變化。資產質量的改善為中資銀行在資本充足率管理上實現與國際接軌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資本充足率達標的商業銀行也由2003年的8家上升到53家,達標銀行的資產已占商業銀行總資產的75%。資產質量的改善、資本充足率的提高,為我們靜下心來研究創新、推動創新提供了條件,使我們能有時間和精力來考慮這個問題。其次,一批中資銀行公司治理和商業銀行內控措施的完善,也為推動業務創新提供了體制、制度保障。第三,商業銀行已經具備了一定的人才儲備,通過自身培養和多種途徑的人才引進,人力資源的質量和數量都有提高,對人力資源儲備的認識水平和管理經驗也在穩步提升。

  明確當前金融創新監管工作的重點

  根據金融創新發展和管理的實際情況,現階段創新監管主要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加強對表外業務尤其是金融衍生產品業務的調查研究,抓好市場風險現場檢查工作。隨著商業銀行金融衍生交易業務的快速發展,衍生業務的風險在不斷加大。金融衍生產品交易是一種金融合約,其價值取決于一種或多種基礎資產或指數。現階段我國商業銀行的產品風險定價能力還有待提高,風險轉移和對沖手段還比較少,大部分銀行缺乏有效的風險管理模型,這就要求監管者要更加注意對金融衍生業務風險的監管,尤其是對市場風險的監管。雖然目前我國銀行業尚未出現重大市場風險,但是國際金融市場和國內企業遭遇巨大市場風險的案例屢見不鮮,我們應當引以為戒。

  進一步規范理財業務,促進理財業務市場健康發展。目前,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發展很快,一些問題也逐步暴露出來。部分銀行缺乏科學的定價機制和完善的風險管理措施,理財產品同質化,產品層次不高,客戶投訴、市場風險集聚等問題,都或多或少地有所顯現。這些問題給客戶和銀行帶來了風險,今后要進一步完善監管規章制度,嚴格審核從業人員資格,加強對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的現場和非現場風險監管,切實提高風險提示和信息披露水平。

  加強電子銀行業務監管,用先進的技術手段防范操作風險。電子銀行已經成為商業銀行業務發展的一個重要手段,也是金融消費者獲取金融產品和服務常用的渠道。加強電子銀行業務的監管,要不斷完善電子銀行業務的監管規章體系,積極引導商業銀行重新整合業務流程,提高電子銀行業務的技術含量,提高對技術創新和知識產權的法律保護意識。

  加強銀行卡業務監管,防范技術風險。目前銀行卡業務的技術風險相對突出,具體表現為偽卡犯罪、自助機具詐騙、商戶套現、不良中介騙領信用卡等。針對銀行卡業務發展和管理的特點,要進一步加強日常監管,從風險管理角度制定統一的銀行卡業務的準入標準,提出銀行卡業務的檢查要點,安排對銀行卡業務的專項現場檢查,并加強宣傳教育。

  推進資產證券化工作。資產證券化是把缺乏流動性但預期未來會有穩定現金流回報的資產集中起來,形成一個資產池,然后對這些資產進行結構重組,將它們轉變成可在金融市場上流通和出售的證券,從而加大了資產的流動性。簡單來說,就是把資產以證券化的形式賣出去。銀監會的工作重點主要在于提高入池資產合規性要求;引導評級市場發展,強化外部評級機構更有效地參與資產證券化市場;提高對發起方信息披露主動性的要求;培育專業化投資者。

  做好商業銀行綜合經營業務的調查研究和監管工作。商業銀行綜合經營目前主要包括商業銀行投資設立基金管理公司和保險公司等。銀監會要在總結前期試點經驗的基礎上,督促商業銀行按照“法人分業”的原則,科學界定關聯交易,建立健全與其所設基金管理公司之間的風險隔離墻制度,引導基金管理公司的基金投向,加強管理。對于銀保合作,主要是指銀行和保險公司通過一體化的形式滿足客戶多元化的金融需求,是銀行和保險公司圍繞同一客戶同時提供銀行、保險服務的新型服務模式。目前,4家國有商業銀行、交通銀行都提出了設立保險公司的意向,其中交通銀行已經正式向中國保監會提出了申請。銀監會對此的態度是鼓勵加大銀保合作產品的創新,積極穩妥地探索加強銀保資本層面的合作。

  積極探索創新監管工作的新思路

  上述六方面工作既是商業銀行創新工作的重點,也是銀監會創新監管的重點。這些業務大多屬于中間業務范疇,目前還處于成長階段,可以考慮在控制好風險的前提下適當放松準入的審批。

  對于銀行業金融創新的準入監管問題,基本原則應該是 “區分險情,允許探索,加強協調,逐步理順”。要區分不同新產品的風險狀況,積極鼓勵商業銀行探索新的業務,開發新的領域,給予它們進行試驗的機會。例如,國家開發銀行和建行已經發行了資產抵押證券,下階段,我們可以在法規允許的前提下,積極探索開展包括

資產管理公司不良資產抵押證券業務在內的其他同類業務。監管部門不要把市場準入作為控制風險的惟一方法,要轉變監管理念,在新業務開展的整個過程中去控制風險。通過不斷協調,了解業務風險,及時進行風險提示,不斷地糾偏和糾錯,促進新業務走上良性循環的軌道。創新業務尚未出現就將其扼殺,就永遠不會有創新的存在;沒有新業務的出現也就無法發展和探索新的監管思路和方法,無法總結相關的經驗和教訓,也就沒有更高的目標引導我們去學習、認知和提高。

  創新監管是一項全新的工作,各級監管部門要到實踐中去學習、去認識,知難而進,大力支持這項工作,切實認識到金融創新是大勢所趨,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是中資銀行競爭、生存、發展的需要。要開眼界、換腦筋、學技術、想問題、促創新、防風險,提高認識、做好工作,促進中國銀行業在防范風險的前提下更好地創新,更好地發展。-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