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來保護納稅人權益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7月05日 15:14 南方日報 | |||||||||
迅之 審計署近日發布的消息說,該部門今年要加大效益審計的力度,不僅要關注納稅人的錢花得對不對,更要關注花得值不值。這正暗合了李金華審計長去年作出的“審計要向納稅人交代”的承諾。“納稅人的錢花得值不值”,通過嚴格的審計或許會給公眾一個明白的說法。然而,審計畢竟是一種事后行為,而且,倘若審計結果與之前的政府財政劃撥出現矛
審計部門要關注納稅人的錢花得值不值,人大更應關注納稅人的錢該怎么劃撥,政府各行政部門則需多思量公共財政究竟該怎樣利用。審計是事后行為,人大的財政劃撥決定是事前行為,行政部門的財政運用則是事中行為,只有三者都將納稅人的利益放在心頭,科學決策,避免“一支筆”,“納稅人的錢花得值不值”這一問題才有可能給納稅人一個滿意的答復。 我們一些部門過往在動用公共財政資金的時候,常常不去考慮“好鋼要用在刀刃上”,有的隨意性很大,糊涂賬居多;有的“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弄些中飽私囊的歪舉;有的則大搞政績工程,可以把一座立交橋修了拆,拆了再修,還美其名曰“增加GDP”……諸如此類,不勝枚舉。可以說,在某些公共財政資金的動用過程中,并沒有考慮到納稅人的權益,甚至有的官員眼里根本沒有“納稅人”這個概念,于是乎,“公家的錢”用起來隨心應手,大大方方。 有這樣一則真實的故事:我們的一家電視臺在現場直播節目中,請中國市長與美國市長通過電視對話。中國市長十分熱情地邀請美國市長前來訪問。不想,那位美國市長回答說,由于沒有經費而不能在年內成行,因為當年的出訪經費已在年初由市議會規定,其中并沒有包含訪問中國的部分。而那位中國市長卻豪氣干云地表示:“你來吧,我們可以為你支付訪問經費!”一句話道出了國內在公共財政運用上的大問題:就是多多少少還存在“權力財政”的影子。而在“權力財政”之下,又讓誰來向納稅人作出交代呢? 不能只有審計部門一個單位來向納稅人交代,納稅人有權知道自己所繳納的稅收流向何處,產生了何種效益,是否通過公共財政的實施返歸社會從而返歸個人。這就需要我們的公共財政在事前、事中和事后都要更加公開和透明,否則,最終并不會有具體的人站出來向納稅人作具體的交代,除了年年“扮黑臉”的李金華。這又是誰的悲哀呢?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