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評論 > 正文
 

老齡化帶來雙重危機:誰忽悠誰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7月02日 10:57 大洋網-廣州日報

  中國社科院社會政策研究中心秘書長、研究員唐鈞

  媒體上,一篇標題為《中國社會面臨老齡化與廉價勞動力短缺雙重危機》的文章吸引了我。讀過后才知道,這是一篇對原載《紐約時報》的編譯文章。文章以上海為例,為我們描繪了這樣一幅略顯黯淡的發展前景:“中國大陸這座最現代化的城市至少有20%的人口年齡在60歲以上……從2010年到2020年,上海每年新增超過60歲的老年人的數字將達到17萬。
”“到2020年,上海將有超過1/3的人口年齡超過59歲(以現有1360萬人口計),這將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上海的社會結構,并為經濟和金融發展帶來新的壓力。”

  以上老外引用的數字都是有根有據的,但應該指出,其結論卻有誤,問題就出在這個為老外所“計”的“現有1365萬人口”上。查閱有關資料,原來這個數字是上海的戶籍人口數。從某種意義上說,中國人口研究的發展與計劃生育國策是分不開的。由于研究起步時的制度和政策環境,戶籍人口成為研究的基礎。于是,囿于這種“計生傳統”,當一些研究人員把目光轉向老齡化問題時,仍然把眼光盯在戶籍人口上,以此來計算一個地區或一個城市,譬如上海的老齡化程度。但是,時至今日,影響中國地區性人口變動,尤其是大城市人口變動的主要因素,已經不再是戶籍人口的“自然變動”,而是人口遷徙所造成的“機械變動”。

  真實的情況是這樣的:根據上海市統計局公布的最新調查數據,2005年,上海市的“實有人口”(常住人口加居住一天以上、半年以下的外來人口)已達1921萬人。其中,戶籍人口僅占實有人口的70%,常住外來人口占23%,居住半年以下的外來人口占7%。所以,僅用占“實有人口”70%的戶籍人口來計算上海市的老齡化程度,自然會得出令人驚訝的結論。

  按上海市最近公布的《2005年上海市1%人口抽樣調查主要數據公報》提供的信息:包括戶籍人口和常住外來人口在內的“常住人口”數應為1778萬人。其中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212萬人,占總人口的11.94%。如果用與前文中老外所用的統計口徑,以60歲及以上作為進入老年期的門檻,如果將“常住外來人口”中的老人忽略不計(因為上海的外來人口絕大多數為青壯年人),那么,據此推算出來的老齡化比率應為15.35%。

  上述老齡化的比率當然也不算低,但并非像老外所說的那么夸張。因為按常住人口計算,上海市0歲~14歲人口僅占9%;而15歲~64歲的人口仍占總人口的80%;與2000年“五普”時相比,0歲~14歲人口的比重下降了3個百分點,65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僅上升了0.5個百分點,勞動年齡人口卻上升了5個百分點左右。其原因除了戶籍人口的自然變動之外,更主要的就是有外來勞動力源源不斷地補充到上海。上海只要保持資本和“知本”的優勢,即使戶籍人口中的老年人不斷增加(現在的外來常住人員年老后絕大多數會選擇回家鄉養老),似乎也不用擔心勞動力不足。

  如果在今后的15年中,上海市常住人口保持在1800萬人左右,戶籍人口1365萬人的規模也大致不變,那么,到2020年,按常住人口計算,上海市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的比例應該是25%。如果14歲以下兒童的比率能穩定在7%左右,那么還有總人口的68%,1224萬人是勞動年齡人口。如果把進入老年的標準,亦即退休年齡提高到65歲,那么屆時勞動年齡人口與現在的1400萬人相比,可能會少幾十萬人。但是,按中國勞動力市場的發展趨勢,如果上海出現勞動力短缺,一定會有外來勞動力來補充,只是屆時總人口可能會突破1800萬。

  總而言之,老外的夸張說法是與事實不符的。但對此應負主要責任的可能還是有關部門或研究人員,因為是他們提供的數據給老外以誤導。人家哪里弄得清什么是“實有人口”,什么是“常住人口”,什么是“戶籍人口”?然而,他們據此寫出的文章往往又“出口轉內銷”,被媒體拿來嚇唬國人……打個比方,看了這幾年的春節晚會,你說這趙本山和范偉,究竟是誰在忽悠誰呢?用上海話說,叫做“搗糨糊”或“拎不清”。

  到2020年,上海將有超過1/3的人口年齡超過59歲。老外的夸張說法是與事實不符的。但此結論又是依據國內數據得出的,人家哪里弄得清什么是“實有人口”,什么是“常住人口”,什么是“戶籍人口”?然而,他們據此寫出的文章往往又“出口轉內銷”,被媒體拿來嚇唬國人……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