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評論 > 正文
 

還匯于民應對外儲暴漲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7月02日 09:59 中國經營報

  作者: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張斌

  統計數據顯示,5月份中國外匯儲備單月增長達300億美元,為2005年以來單月增長的最高值。即將突破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資產既是中國最耀眼的一筆財富,也成了我們手中的燙手山芋,掌管外匯儲備的貨幣當局在合理使用公共財產方面面臨重重困難。

  外匯儲備是公共財產

  對于持有近萬億美元資產的貨幣當局來說,外匯儲備并非天上掉餡餅。貨幣當局通過發行貨幣獲得外匯儲備,與外匯儲備增加相對應的首先是鑄幣稅的增加。同時,貨幣當局為了維護國內物價水平穩定,不得不通過公開市場發行票據的手段從市場上回收貨幣。因此增加了新的債務——央行票據。從這個意義上看,中國外匯儲備的持續高速增長離不開貨幣當局債務的增加。

  鑄幣稅收入與普通意義上的稅收并無本質區別,央行票據與國債也沒有本質區別,二者都是政府憑借國家信用,以稅收和債務方式向居民征集的公共財產,這也正是外匯儲備的本質。

  合理配置困難重重

  合理運用如此龐大規模的外匯儲備資產對貨幣當局構成了挑戰。在外匯資產的保值增值方面,有觀點認為中國的外匯儲備資產已經超出了中國所需要的外匯儲備資產范圍,貨幣當局應該引入更加積極的外匯儲備資產管理政策,強調外匯儲備資產的收益性。在外匯儲備資產的運用方面,一些積極的觀點認為中國應該利用這些資源建立

能源戰略儲備,或者是構建社會保障體系,再或者是購買其他有形實物資產,盡量避免因美元貶值所造成的外匯儲備資產縮水。

  這些建議乍聽起來都有一定道理,但是現實中的困難往往讓這些措施不具備可行性。在外匯儲備資產管理方面,引入更加積極的外匯儲備資產管理理念和方法,為外匯儲備資產爭取更好的收益率顯然是正確的。但是,由政府通過稅收和債務向居民收集資金,然后再由政府用這些資金投資于國外資產,這種模式在市場經濟體制內顯得很荒唐。政府并不能保證政府比私人部門進行更有效的投資,經驗證明,私人部門投資往往比公共部門投資更有效率。更重要的是,政府在運用外匯儲備投資過程中難以接受廣大民眾的意見和監督,這有悖于運用公共財產服務于公共利益的基本原則。

  將外匯儲備資產用于購買有形實物資產,構建戰略物資儲備的建議同樣難以保障外匯儲備有效地服務公共利益。問題是同樣的,由政府出面購買戰略物資儲備并不能確保這些物資儲備的保值增值,由政府出面購買更不能確保比私人部門出面購買更有效率。

  引入“硬指標”

  

北京大學宋國青教授曾預測,中國外匯儲備將在未來5~10年內迅猛增長,達到2.5萬億~3萬億美元規模。宋教授還建議引入外匯儲備資產增長的硬性指標約束。筆者對宋教授的預測和建議都很贊同。解決外匯儲備問題的關鍵是首先是對現有的外匯儲備資產做好保值增值工作,這些資產并非免費的午餐,背后有債務的依托和收入的責任。第二,是盡快遏制外匯儲備資產快速增長局面。宋教授建議的外匯儲備資產增長引入硬性指標約束是一個值得進一步研究的方法。

  這個方法的大致思路是:鑒于目前匯率的調整困難重重,外儲的過快增長又帶來的是國民福利的巨大損失。政府可以通過設立一個國家擁有外匯儲備的最高限額,甚至可以通過立法的形式加以確定。超過這個限額的外匯,央行在一般情況下將不再干預,可以讓市場自行調節。某種程度上,這種制度類似于國外的外匯平準基金,基金的總量是明確確定的。

  目前看,這個方案有幾方面的好處:通過這種機制,有助于引入更富有彈性、更能反映市場供求關系的

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同時可以遏制外儲超常增長的勢頭,避免未來國民福利大幅損失的可能,繼而也起到了還匯于民的作用,這不僅是效率的問題,也是公平的問題。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