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創新要著眼于創新的氛圍與環境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6月30日 17:05 《管理學家》 | |||||||||
□郭毅 華東理工大學教授 當前,圍繞著上海如何建成創新型城市的討論眾說紛紜,各大報刊也展開討論。對此,我很贊同的一種觀點是,應以全球化的思維與視角考察上海加快自主創新問題。
為什么會提出這樣一個看法?我想是有感而發: 自從張藝謀先生被聘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閉幕式的總導演之后,社會輿論議論紛紛,其懷疑的焦點是,張藝謀先生能否著力表現出,將中國特色的表演發揮到雅典奧運會開幕式的水平?按照大家看法,張先生的創意似乎總是離國民的期望與認可差一截。 與此相對應,一位在華工作的外國女教師的看法值得我們回味。不久前,《參考消息》上轉載了她的短文。她的觀點非常明確,即:在不斷變化著的中國,每天都在發生創新。這些創新的發明者不是科學家和領導干部,而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為了和諧的工作和生活,他們的應對措施極富創意,解決了很多在國外需要立法或政府干預才能解決的問題,因此應該得到社會的尊重。她批評政府,對此沒有引起應有的重視。按照她的觀點,這就是創新!更為重要的是,以全球化的思維與視角來看,這是一種國際化的創新觀。 回過頭來看看我們上海,上海的創新現在究竟如何?一位在國內外頗有聲譽的創業家告訴我,他幾乎每周都接待來自世界各地的來訪者。這些人來上海的第一天和第二天,對上海充滿著好感,三到四天過去后,好感逐漸消失,急于趕回老家。詢問下來的原因是,上海不過如此,恰如一個漂亮的女人缺乏聰慧的大腦,美妙的城市外形里面具有創意性的思想太少,或者說,有趣的、令世界著迷的東西太少。 對此,我們能否捫心自問,如今的上海能告訴全國些什么,能告訴全世界些什么。 顯然,作為一個聯接中國和世界其他各國的重要城市,上海應該而且必須成為一個出思想、出創意、出亮點的地方。 對以上所說,相信不少人會表示贊同,但接下來的一個問題是,出思想、出創意、出亮點是不是創新或自主創新? 我對下列的觀點表示贊同: (1) 自主創新是一種破舊立新的過程,是一個新價值的發現、舊價值的破壞過程,它需要新的思維、新的理念、新的價值觀,所以它是一個文化問題,環境問題。上海能否具備創新型城市的條件,關鍵在于上海能否容忍這種破舊立新。 (2) 現有對自主創新的認識,首先是科學技術創新,主要靠政府的大力撥款支持;其次是孵化器和科技園區,在全國彼此提供優惠的競爭環境中,今天上海已難以繼續從中獲得獨特的自主創新的優勢。上海必須創造一個獨特的、國際認可的自主創新環境。 (3) 上海在為早日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城市的努力過程中,應該而且必須導入全球化思維和視角來考慮其自主創新的領域、方式、途徑與機制極為重要。在上海人的理念與行為中,全球化思維與視角遠遠沒有達到應有的水平,這與長期以來我們習慣于搞城市開發、支柱產業、房產開發、園區建設的思維定勢有關。如果我們至今還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在自主創新方面不會有大的作為。 (4)相應地,政府需要在自主創新環境上研究并做出努力,轉換其行政與管理職能,促使一個有利于創新型城市和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城市出現和發展。 因此,我認為,從上海作為全球經濟體的一個節點、上海在中國的特殊地位以及上海如何為全球化經濟、東亞經濟和中國經濟做出應有貢獻的角度,來考慮上海加快自主創新的重點領域、方式、途徑與機制的研究問題。 首先,考察上海作為全球化經濟體的節點所要達到的狀態,包括:對全球創新型城市及其對全球化經濟的貢獻與作用的分析,中國向具有持續性發展能力國家轉換中對上海的要求,上海自改革開放以來所取得的地位和優勢、挑戰與機遇、存在的弱勢與障礙,上海如何克服現有的差距,迎頭趕上,成為亞洲乃至全球所矚目的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城市,這是討論上海自主創新的戰略定位問題。 其次,在塑造有利于上海加快自主創新的領域、方式、途徑與機制方面,探討相關的思路、關系、結構和效果問題,這是討論如何選擇一個能使上海成為在自主創新方面具有獨特地位與優勢的體制設計與組織模式問題。 再次,提出有利于上海加快自主創新的領域、方式、途徑與機制方面的總體設計思想、框架、組織、政策問題,這是對第二個研究的細化,包括實施策略。 最后,提出如何轉換政府職能,如何改進現有創新評價體系等系統化建議,這是所謂的“破舊”問題。 當前,上海創新應重視: (1) 城市的自主創新與城市的現代化息息相關。目前上海雖已具有了國際化都市的外在形式,但相當多的機構與干部仍習慣于城市發展的“規劃熱”、“園區熱”、“招商熱”、“房產熱”和“大工程熱”,創新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種點綴。在公共政策與社會服務等最能體現全球和區域創新特征的領域,個體以及社會的活力不足,令人回味或留戀的不多。 同時,以上海力爭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大城市的努力方向來衡量,城市的形象與特點不夠鮮明,與東亞其他國家和地區對其大城市定位的重視程度相比較,差異較大(如,香港討論過“亞洲的瑞士”的城市定位問題)。在此背景下,如果只是片面強調創新的技術層面,選擇一些產業領域投入巨資,將創新僅僅理解為科技的產業化或商業化,這勢必與國際上普遍理解和接受的創新型城市相差甚大。 (2) 從獲取與維系一個大城市的可持續成長的競爭力角度來看,上海作為一個起聯接作用的節點式大都市,其創新型應體現在:全球化和區域化的思維與視野、活躍的思想交流與豐富的知識創意、廉潔高效的行政效率和良好的公共服務效能、積極參與事務的社會組織和珍惜城市形象與愛好生活的市民階層。 上海自開埠以來,就有海派文化之說。多少年來,在上海,名人與市民并存,外來與本土同在,原創與吸收共輝,這種文化氛圍和都市環境使上海在一個相當長的歷史時期中,在全國乃至東亞保持著其活力形象,至今還為人所稱道。上海是一個有歷史、有傳統、有理性、有特性的城市,上海的自主創新有著其獨特的文化氛圍和都市環境,我們不能忽視“上海制造”背后的歷史傳承和文化脈絡,相反我們應該讓其在新時代能夠發揚光大,重塑上海人的創新精神。 (3) 上海要在全國率先建成創新型城市,要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都市,應該以全球公認的創新型城市或區域為借鑒,以全球及區域思維和視角整體考慮上海的創新型城市和加快自主創新的問題。 最后,我的結論是,如果承認上海的自主創新行為與上海的創新環境具有很高的關聯度,那么就應該將探求有助于構造上海自主創新環境和氛圍的要素和條件,并據此確定相應的重點領域、方式、途徑與機制。 總之,相信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將來上海會向全中國、全世界傳輸越來越多的上海獨有的創新思想及其創意、想法和模式。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