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評論 > 正文
 

甩包袱模式不是改革 改革目的應使人民群眾受惠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6月28日 01:12 中華工商時報

  譚雄偉/文

  改革不應該就是甩包袱,這應該成為我國下一步改革的原則和共識。改革的目的是為了發展,發展的目的是使人民群眾從中得到更多的實惠。隨著我國改革的進一步深入,“甩包袱”式的改革模式必須拋棄。

  北大課題組宿遷醫改調研報告指出,在以GDP增長為政績指標的激勵機制下,地方政府只熱衷于GDP、招商引資等指標。地方政府搞醫療衛生和教育,尤其是貧困地區政府,既沒有積極性,也沒有能力。這導致地方政府對一些公立衛生機構經費補助日益減少,或者直接將其變賣。地方財政卸包袱的沖動,可以說是醫改市場化的重要原因。

  這些年來,為什么改革的聲譽受到嚴重損害?為什么有些人對改革失望甚至產生敵對情緒?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有些改革成為“甩包袱”的改革:改革仿佛就是甩包袱,政府的財政負擔減輕了,就意味著改革成功。

  

醫療改革本身也是一個現成的例證。在
醫療體制改革
前,醫療部門人浮于事,機構臃腫,效率低下,給政府財政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從上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財政體制從高度集中的“統收統支”向分級分稅財政體制演變,各級政府間的支出責任重新劃分,中央政府將更多的醫療衛生支出職責交給了地方政府。下級政府在財力拮據的情況下,采取了甩包袱的改革模式,就是把籌資的主要任務推給了衛生機構,實質上是把難題交給了市場。如果單從“經濟判斷”出發,醫療改革確實讓政府甩了個沉重的包袱,財政的壓力大大減輕了,可是
醫院
卻開始向科室、醫生下達具體的創收指標,各種“宰”病人的現象也就不可避免。宿遷醫改就是甩包袱的改革模式的一個典型,它不但沒有解決老百姓“看病貴”的問題,反而加重了人們的醫療負擔。

  再如教育改革。過去雖未實行義務教育,但中小學學費十分低廉,那時還沒有實行嚴格的計劃生育,一般家庭都有兩三個孩子,但是都能夠讓孩子接受教育,甚至供應一、兩個上大學。可是教育改革后,政府的投入比例卻越來越少,大學收學費或許應該,但是連小學中學也變著法子收費。甚至有些地方把教育作為斂財牟利的手段,各種亂收費現象屢禁不止。結果,固然減輕了政府負擔,卻違背了教育公正平等的宗旨,貧困家庭的子女無力上學,中途輟學的現象越來越嚴重,多數家庭都把子女教育當做沉重的經濟負擔。

  “甩包袱”的改革模式,就是以減輕政府的財政壓力作為改革的出發點,不管說得如何好聽,通過一些改革,政府減輕了財政支出,而民眾感受最深的后果卻只有自己多掏腰包。因此,所謂的“甩包袱”的改革的實質,就是政府推卸自己應盡的責任,把自己應盡的責任甩給市場,甩給社會和百姓個人。

  改革不應該就是甩包袱,這應該成為我國下一步改革的原則和共識。改革的目的是為了發展,發展的目的是使人民群眾從中得到更多的實惠。隨著我國改革的進一步深入,“甩包袱”式的改革模式必須拋棄。假如我們在新的改革領域中,重蹈“甩包袱”的改革模式,只能使其步前一輪醫療改革失敗的后塵;假如我們在今后的改革中仍然延續“甩包袱”的改革模式,只能敗壞改革的聲譽!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