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經典的市場尷尬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6月27日 21:20 中國產經新聞 | |||||||||
撰稿/本報評論員 商寅泉 七一前夕,為了紀念黨的生日,筆者所在的報社排練節目,但是,有一個根本沒有料到的難題,令報社黨組織十分尷尬。 報社有一個很好的傳統,就是每年都要利用紀念黨的生日這個契機,對員工進行形
排練節目需要有老師,于是請來了專業團體的老師指導。排練節目需要有伴唱光盤,以便在標準的專業歌舞團的聲音帶動下,照葫蘆畫瓢,把所選的幾首紅色經典歌曲唱得聲情并茂,達到教育和紀念的目的。 然而,就是在選購伴唱光盤的過程中,紅色經典的市場地位出了問題。報社提前近一個月派出人馬到市場采買,沒有買到。又派出另一路人馬,到另外幾處大的音像商店采買,還是一無所獲。再派更多的人分兵幾路,大大小小的凡是有音像制品柜臺的商戶皆不放過,結果仍然是空手而歸。紅色經典的VCD、DVD哪里去了?長征組歌哪里去了?黃河大合唱哪里去了?畢業歌哪里去了? 這個尷尬發生在北京,發生在2006年6月的北京。而此時此刻的北京,音像市場上你可以很隨意地買到周杰倫、買到黎明、買到鄧麗君、買到歐美最流行歌星的各種版本、各個時期的帶子和盤。 紅色經典遭遇市場尷尬,是紅色經典的問題還是市場的問題? 分析起來,紅色經典沒有問題,不然就配不上紅色經典這個詞而久唱不衰。像《長征組歌·紅軍不怕遠征難》,自20世紀60年代中期在周恩來總理親自指導下成功創作以來,以史詩般的結構和高超的藝術表現形式征服了一代又一代聽眾,“雪山低頭迎遠客,草毯泥氈扎營盤”、“親人送水來解渴,軍民魚水一家人”等經典詞曲深入人心。再比如根據毛主席詩詞譜寫的歌曲,更是激勵一代又一代國人用滿腔的激情投身火熱的生活,“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等詩句,政治意義與藝術水準達到高度統一。諸如此類,數不勝數,紅色經典名不虛傳,沒有問題。 再來分析市場有沒有問題。改革開放以來,市場放開搞活為經濟發展提供了強大內在動力,一切以市場之手進行調節,從生產商到經銷商,擺在第一位的是利潤,是商業利益。這是市場經濟的運行特點和必然結果,是很正常的現象,也沒有問題。 那么,問題出在哪兒呢?僅僅武斷地把買不著紅色經典商品歸罪于市場,顯然不合適。更不能把買不著紅色經典商品歸罪于音像制品制造商,或者歸罪于藝術娛樂公司。因為無論是商家、音像制造商還是藝術娛樂公司,他們的產品只要是健康的,都盡可以在市場上獲取他們應得的利潤。他們沒有義務為傳播紅色經典做賠本的買賣。 這樣說,又引出了另一個問題:是不是做紅色經典就一定是賠本的買賣?也不盡然。想當年,20世紀90年代初期,太平洋(大概是太平洋)影音公司出了一盤磁帶《紅太陽》,主打就是紅色經典,那時幾乎到處都是紅太陽的歌聲,盒帶的銷量以百萬計,那是大大地賺了一筆,絕對不賠本。 說來說去,究竟是哪兒出了問題?對于這個問號,筆者不敢輕易給出答案,其實也很難給出答案。筆者想,在北京,滿處亂轉都買不著正版的紅色經典(更沒有盜版的),是一個復雜的問題,它有紅色經典與現代欣賞口味的對接融合問題,有市場利潤不太豐厚的問題,有文化部門對音像市場的統籌策劃問題,甚至還可以列出更多的問題。但是,不管是什么問題,紅色經典遭遇了市場尷尬,卻是一個很現實和很令人尋味的問題。誰來解決這個問題?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