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評論 > 正文
 

抑止房產過熱 政策制定者需要更多望聞問切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6月24日 01:29 財經時報

  彩石

  經濟學家鐘偉最近寫了兩篇文章。一篇是《警惕房價驟降的代價》,在網絡上被更名為《房價驟降房地產崩盤,中國經濟將付出沉重代價》;另一篇是《理性看待中國“房地產運動”》,在網絡上被更名為《房價驟跌,將很少有人能幸免于難》。

  網絡給兩篇文章換個了標題,為的是抓住讀者的眼球。他們的目標達到了,這兩篇文章——和過去關于房地產的所有文章一樣——掀起了激烈討論。鐘偉教授成了靶子,言辭激烈者不惜展開人身攻擊,干脆把鐘教授稱作“教獸”。

  實際上,鐘偉的文章說的是一個再簡單不過的道理,即使那些丟棄斯文破口大罵的網友們也都知道,若房地產崩盤,對

中國經濟、對國人的生活會有怎樣的影響。樓市崩盤而經濟不損,世界上還沒有先例。亞洲金融危機之后的香港,樓市大跌超過一半,但港民無人歡呼,惟剩仰天悲嘆。

  鐘偉教授可能是在代人受過,因為這段時間,痛恨樓市高價格、地產商高利潤的情緒失去了目標,找不到出口。和之前政策稍有異動,地產商即奮起群舞不同,這一回,地產商們“失聲”了。

  猶記去年“國八條”之熱鬧。對應“國八條”的各種聲音沸沸揚揚,除了經濟學家、政府官員、基層民眾,在地產商這一個陣營里,也劃分成了幾個“派別”。唱多者有之,唱空者有之;看漲者有之,看跌者有之;哭窮者有之,耍橫者亦有之。最典型的,是造就了地產商里的兩大“公眾明星”——任志強和潘石屹,兩位本在一個陣營,卻經常意見相左,當然也不乏“英雄所見”之“略同”。

  這一回不一樣!皣鶙l”已經被細化成了“十五條”,各地的實施細則已在醞釀中(深圳則已出臺);建設部言辭激烈,甚至要“中小

戶型限價開發”;市場反應據說慘淡,京滬都稱“成交量大跌”——按理說,開發商應該比過去任何一回都覺得疼了。

  但反常的是,您去找找看,對于這一輪嚴控,身在漩渦的開發商卻無只言片語。怎么了?

  家長掄起板子,且神色嚴肅,孩子們就得察言觀色了?

  西方諺語說,千萬別小看了孩子的智慧。當板子真要落下來的時候,他們是知道的。在“國八條”及之前措施種種之時,地產商們早就“摸準了地方政府的脈”。所以有的放矢,無論是唱多唱空,哭窮耍橫,都不過是策略。策略不同,目標卻是明確的。

  但這一回,有點“把不準脈”了。所以不如觀望——中醫所言“望聞問切”,你也可以想象,“失聲”的這段時期,望風聽信,探聽消息,弄清楚大勢所趨,才是他們真該忙的事情。沒事跑到網上去“扯閑篇”,沒那工夫,也沒那心情了。

  正如鐘偉教授所言,房地產崩盤,對國計民生都毫無益處,所以中央政府一直只說“抑制

房價過快上漲”,從未說要打壓房地產。所有政策的目標,都在于維護這個市場健康發展。

  也正基于此,對房地產的政策只能謹慎有加——用藥過猛,副作用強烈,難免對整個肌體產生影響;積弊過重,則積重難返,可能把風險累加到失控邊緣。這正是中央政府決策的難點所在,而調控的分寸把握,也就是要在這兩難中找到那個微妙的平衡點。

  問題的根本是,在各地把房地產當成“支柱產業”,對地產的投資超過固定資產投資30%(個別地方例如北京市甚至超過了50%)的情況下,房地產就成了一條大船。地產商們就有了討價還價、尋機鉆空的資本;國家的政策則時時處處受到牽制。

  基于決策者對地產過熱風險程度的認識,也基于之前“國八條”收效甚微,政策更趨嚴厲。但若“對癥下藥”,則需政策制定者更多“望聞問切”,確實把準市場之脈。

  例如,是否該更加清晰這一市場的供需關系?是否該繼續完善土地使用政策?是否該嚴格監控地方土地收益去向?乃至于,是否該重新考量房地產“支柱產業”的地位?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