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平:創新就是不斷地創造機會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6月20日 01:05 中華工商時報 | |||||||||
□本報記者 李愛明 應華根 作為曾經產生十大商幫之一“寧波幫”的崇商之地,寧波總是不缺乏有激情、有創新精神的企業。雅戈爾、奧克斯、杉杉已經家喻戶曉,而更多的潛藏于水面之下的寧波老板,也許你并沒有聽說過其名字,但其經營的企業不但家底殷實,而且在行業內如雷貫耳,甚至獨占鰲頭。
浙江廣博集團董事長王利平即是這個群體中的一員。其麾下的廣博集團總資產10億元,位列民營企業500強和中國文教體育用品企業30強,是中國紙品本冊專業委員會主任單位,國家《相冊、名片冊行業標準》、《本冊行業標準》主要修訂和起草單位。最近幾年,以文具起家的廣博在鞏固傳統產業的同時,先后將觸角伸向了納米、數碼等高新技術產業。而正是廣博主要研發生產的納米鎳粉和納米銅粉,被廣泛應用于電子信息產業新一代微電子元件,填補了國內此應用領域的空白。目前,廣博納米材料占國內市場90%以上。 本月初,一向低調的王利平手捧“浙商創新獎”,出現在杭州的“2006浙商大會”上。與兩年前記者第一次接觸時相比,現在的王利平盡管依然謙遜儒雅,但言談舉止之間,折射出其對企業的運籌帷幄,更顯成竹在胸。 記者:首先祝賀你獲得創新獎。對于自主創新,您的理解是什么? 王利平:我的理解是,創新就是創造新的機會。自主創新就是要將傳統經營模式改過來。它包括科技創新、管理創新以及市場創新等。 記者:那你認為這三者中間,什么方面的創新最重要? 王利平:科技創新。企業產品的最終要素就是科技創新。廣博每年在技術改造方面的投入有3000萬到5000萬元。累計到現在已經超過4億元。每年3%-5%的收入用于研發,去年我們投入了2500萬元用于研發。企業如果沒有新的產品出來,銷售量就會受很大的影響。 記者:我知道你在2000年的時候,曾經投入了500萬元用于納米材料方面的研究,并且最終獲得成功。但在那時,這種資金投入無疑是要冒很大風 險的,很有可能研究失敗,500萬就打水漂了。你不怕這種風險嗎? 王利平:任何一個創新都有風險,沒有百分之百成功的概率。我當時投入500萬,一是看好納米材料發展的巨大空間,二是看好合作對方,所以冒一定風險也是值得的。實際上,研發前期都會冒一定風險。但是實踐證明,我們這種冒險成功了。經過不斷改造和突破,我們的納米產品不但填補了國內空白,而且產品性能還能在某些方面比國外同行要高。去年,我們也因此獲得了寧波市創新大獎。 記者:從傳統的文具制造到納米這種前沿科技,行業的跳躍之大是顯而易見的,為什么當初作出這種決定? 王利平:文具行業起點很低,當年我就是靠兩三萬元上馬起家的,但是納米材料的確不一樣,完全是前沿行業,科技含量很高。當時之所以上馬這個項目,也是因為一個偶然的機會,我了解到加拿大有一個納米技術要轉讓,大概要幾百萬元。而我們當時文具行業已經做到國內很靠前了,需要尋找新的增長點。當時我們公司的廣告費每年大概300萬到500萬,所以我們就把這部分費用作為納米材料的科技資金和對方合作。 合作之初,我講了三個原則:第一,由我做風險投資,控股公司;第二,他持股25%-45%,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他做職業經理人,由他經營;第三,公司在中國國內只允許我一家合作,必須擁有自己的知識產權。 一直到目前,我們這種合作模式還是沒有變化。 記者:文具一直是廣博發家的主業,也是第一大產業,但是現在廣博除了文具之外,有納米,有數碼產品,明顯是一種多元化的經營方向,你怎么來防范這種多元化帶來的風險呢? 王利平:我們并不是全面撒網式的多元化,而是適度的多元化。文具產業占我們集團業務的70%,一直是第一大產業。同時,我們也在培育新的產業,這種培育是有計劃、有步 驟的,而不是盲目的、惟利是圖的。 對于未來,我們有一個“二三五綱要”,就是:“培育兩大產業”———文具和高科技產業,做大做強文具這個龍頭老大行業,使其抗風險能力很強,同時不斷提升高科技產業,彌補文具產業的不足;“按照三個戰略”,即先做貼牌,然后打造自主品牌,最后輸出品牌。從1993年到1997年,我們以OEM為主,可以說 是第一個戰略;從1998年到2003年,我們大力發展自主品牌,每年投入幾千萬,取得了明顯成效,是第二個戰略階段;從2004年開始,我們的一部分文具訂單已經委托別人來加工了,成功過渡到了第三個階段;“實施五年計劃”,簡言之,就是到2010年,我們文具產業銷售額要到60億到70億元左右,整個集團銷售額要達到100億元。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