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評論 > 正文
 

微調政策暗示宏觀調控手段進入穩健分水嶺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6月19日 11:39 中國產經新聞

  本報評論員 朱冰堯

  宏觀調控正面臨著新的決策選擇:繼續積極還是相對穩健?這是一個問題。6月14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透露出的信息顯示,中國經濟調控手段正在逐漸進入到積極穩健的分水嶺。

  2006年是中國經濟的第十一個五年規劃開局年。在“十五”計劃實施過程中紅紅火火的經濟增長盛世之下,也暴露出經濟存在的種種問題。把這些問題歸結到兩點,就是速度與平衡。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過快、貨幣信貸投放過多造成的“高速度”正在侵蝕著中國經濟的平衡木:于是結構性矛盾突出,能源資源和環境壓力增大,國際貿易出現不平衡。國家統計局6月15日公布的月度形勢報告顯示,1-5月份,中國城鎮固定資產投資25443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30.3%。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完成投資12015億元,增長20.4%;房地產開發完成投資5658億元,增長21.8%。

  從2004年年底到2006年年初,雖然決策高層一直把宏觀調控的基調定為“松油門”而非“急剎車”,但此間的一系列調控措施卻看出是積極的、強硬的猛藥之策。無論是相關土地與

房地產的“國八條”、“國六條”,或是緊縮信貸的總量控制、“窗口”指導,或是能耗指標的納入政績考核,或是環保因素介入產業發展的政策指引,這些調控手段可謂極盡體現出政府干預經濟的決心和力度。而這樣的猛藥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相應的作用。

  但經濟發展必須符合市場規律。單純依靠政府有形之手干預經濟無法解決長久之計,過激使用調控手段又會傷害通過市場良性發展建立起來的基本秩序,同時反過來看,在中國目前市場機制尚不健全的情況下,沒有國家的調控手段經濟也會陷入惡性循環的怪圈。

  因此,能否游刃有余地使用手中的調控措施,就成為考驗執政者執政能力的重要體現。要調整經濟結構,要轉變增長方式,要深化改革,這一切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夠解決的。重要的是,我們能否找到合理調控的時機和力度,在“該出手時就出手”,“該收手時就收手”。

  6月14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了要堅決改變一味追求經濟增長速度和盲目擴大投資規模的做法,注重優化經濟結構,注重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注重能源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把經濟社會發展切實轉入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軌道,提出來要“堅持突出重點、區別對待、有保有壓、適度微調”的總體調控指導思想。

  中國宏觀調控政策正在“穩健”起航。從1978年-1996年被動的赤字政策、非主動干預的政策主張,到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后,

中國經濟轉向需求不足,并出現
通貨緊縮
趨勢,于是在1998年下半年啟用擴張性的積極財政政策;再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出的財政和貨幣政策“雙穩健”主基調——隨著宏觀經濟政策的穩健化,政府調控手段也正在逐漸穩健化。

  調控政策轉向穩健,體現的是一種協調發展思路。為了確保協調發展的實現,調控政策原則上是市場化、漸進、微調、結構性的,將保持經濟政策的平穩性和連續性,不會大起大落。因此,雖然說在一周時間內,一連串“過分紅火”的宏觀經濟統計數字排隊出爐,貸款和投資增長尤其顯得“高燒不退”,但中國宏觀經濟新一輪調控仍然是平靜起步:調控政策會比較平緩,調控力度不會劇烈。也會重點選擇針對當前的突出問題:土地的非法占用和信貸發放太快,采取制止違法違規用地行為和提高存貸款利率的方式。

  總之,針對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未來宏觀經濟調控原則和特征肯定將會是穩健平衡的。這樣的變化,實際上已經證明了決策高層運用“有形之手”更加理性成熟,溫和改良的調控姿態也自然會贏得業界和百姓的認可與市場的積極回應。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